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九十五章 这等乱命,体现了封建帝制的局限性 (5/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nbsp; “世人皆说你万士和是个谄臣,以朕看来,你压根就不是什么谄媚之臣,所有人都结舌不肯说情,反倒是你,专门留下说了这么一段话来,骨鲠的很,正气的很,大明都是你这样的官员,朕就不用南巡了。”朱翊钧并没有生气,万士和用了十二年的时间表明自己是个帝党,哪怕是装的,这岁数了,他装一辈子也是了。

    自己人说话,就没有必要那么的小心谨慎,朱翊钧不仅没有生气,更没有训诫,反而认为万士和这个时候说话,是好事。

    “朕其实也犹豫,犹豫了一晚上,这早上了,朕才想明白了,朕也没办法,只能这么做。”朱翊钧叹了口气,甚至有些颓,他的情绪并不是很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万事万物发展都是量变引发的质变,所有的绝望,大抵都是因为失望累积的。

    朱翊钧的确做好了预案,但他并不期盼着事情发生。

    皇帝满是感慨的说道:“都是朕的臣民,朕也不想这样,哪怕是朕到了杭州,行宫烧了,朕也不能这么狠厉,这天大雨,仪仗不能前行,朕才临时下榻仁和县,本来昨天该走到杭州府的,这么大的雨之后,烧红了半边天的大火,这太明显了,朕能怎么办?朕只能这样了。”

    “你说的这忠君体国之辈,朕也知道有,冤枉好人?或许吧。”

    “还田令,先生万历六年就在大规模清丈结束时,交给了朕,朕一直没下旨办,朕也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和和气气,和和美美,和气生财嘛,开海,朕连官船官贸都是挑的最远航线的环球航行,尽量把好走的海路、成熟的海路让给势要豪右。”

    “朕也不想的,他们逼朕的。”

    朱翊钧忽然想到了南京户部尚书总督仓场的傅希挚,他真的想贩卖硝石到倭国吗?他真的不知道火龙烧仓的后果吗?他一清二楚,但有些事儿,不由己。

    不由得朱翊钧不下死手,哪怕是关着灯呢!这下午刚刚下了大雨,一片泽国的浙江,这皇帝下榻的官署,这么一场大火,这就是明火执仗,朱翊钧能怎么办?只能这么办。

    要不然天下,谁还把你当皇帝呢?

    “陛下说的是,哎。”万士和也是想到了这一层,劝谏的话只说了一半。

    “这抄没的家产呢,朕也不要。所有的田亩,都按丁口分下去吧,但所有田亩都是官田,不得买卖,抄没的财货,都用于浙江驰道修建和宁波到杭州的运河修建,修桥补路,朕走之前,会让申时行拿出具体的章程来。”朱翊钧首先跟万士和通了通气,让万士和传达下去,钱他一分不要,取之于浙江,则用之于浙江。

    修桥补路、徐建运河、驰道,进行工坊建设,都是朱翊钧给出的具体承诺。

    “人呢,除了反贼之外,朕也不会杀,一体流放到吕宋、爪哇,朕会让鹰扬侯多少看顾一二,开辟田亩之数,可以算做是开辟之功,可获得大明开拓勋爵,就当是迁民了。”朱翊钧给出了另外一份承诺,少杀。

    这些人流放到了吕宋爪哇,算是迁民,洪武、永乐年间,也都有这种迁徙,对于大明而言,也不算陌生,当初的迁民,充实边防,是为了统治,现在的迁徙充实海疆,也是为了统治。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这些个反贼只知道闯祸,弄得人心惶惶。”万士和认可了陛下的惩治手段,这已经是最为仁慈的结果了,若是贱儒还要喋喋不休,那只能更进一步了。

    万士和这个帝党,主要作用就是游走各派之间,通风报信,传递皇帝的意思,万事和,万士和,朝廷还真缺不了这样的人,大明朝廷首先要达成一致,同样也要兼顾到安抚天下缙绅豪右忐忑之心。

    不造反,大明皇帝不会如此违法,当然造反了,就要承担这样的恶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