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七十四章 如此宝地,当有德者居之 (3/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陷也有蓬勃发展的生机,这些都是大明,大明从来不是大光明教口中的地上神国,是有缺陷的,也是有矛盾的。

    但朱翊钧对南衙诸府的第一观感非常非常差,出了台儿庄,抵达徐州这段路,朱翊钧走的很闹心。

    “戚帅,朕有个疑惑,朕已至徐州,发现这徐州四通八达,这地方勉强算是依山傍水,算是能守一守,但是和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等相比,就差了很多,朕之浅薄来看,徐州地方,无险可守。”朱翊钧有些不明白徐州是怎么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

    这地方,根本没法守,有河,黄河和运河,但水量都不算大,远不是天堑,也没有什么雄关,地势十分的开阔。

    “陛下,正因为如此,所以这里才是必争之地。”戚继光笑着说道:“徐州就是东西南北都可以打过来,守是守不住的,南方守不住,北方也守不住,所以一旦南北冲突,徐州、淮海地界,就会成为缓冲区,拉锯战。”

    “再退一步,就到自己的腹地了,所以决不能退,自然就变成了四战之地。”

    “原来如此,谢戚帅解惑。”朱翊钧这次明白了徐州地方为何成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不是它有多么的易守难攻,只是因为到这里,谁都一步不能退了,退就是把腹心给露出来,生死存亡之际。

    “徐州地方,远不如朕经行的山东。”朱翊钧非常不悦的说起了自己见到的徐州,他眉头紧蹙的说道:“总结来看,就是大钱赚不来,小钱看不上,不像山东大钱要赚,小钱也不放过。”

    “徐州知府干的很差。”

    朱翊钧对徐州非常不满,现在徐州处于南衙地界,但他一到就看到了问题。

    山东是想赚大钱的,比如密州市舶司,就是赚大钱,但不属于市舶司经济区辐射范围内的地方,也愿意赚小钱,海带、棉花、铁冶,都愿意赚,大的赚不到就赚小的,朱翊钧能看到那种发展的生机。

    但徐州看不到。

    朱翊钧继续说道:“具体来看,百姓对衙门普遍不满,是非常普遍的那种,不是沂州个别,徐州这里,一提起衙门,百姓都皱眉头,不是对六房哪一房单独的不满,征税、刑名、治安等,都不满意。”

    “出现这种原因,徐州知府,三年一换,脸都没认清楚,就走了,知府一换,师爷跟着换,六房也要跟着换,这刚消停,就又换,导致了衙门失灵,整体失灵,不能正常运转,别说百姓了,连缙绅到衙门里办点事儿,都找不到人,只能自决。”

    “而且这十二年换了四任知府,每一任都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万历元年的刘昌清,留下了一个黄河堤坝的烂摊子,万历四年的陈吾尹,留下了一个煤井的烂摊子,下一任觉得煤井不赚钱,就停了,开始倒腾运河,这运河发展了半截,就打了个地基,换成了现在了钱至毅,又觉得得拆城墙。”

    “这朝令夕改,改的上到势要豪右、下到穷民苦力,都叫苦连连。”

    朱翊钧真的感觉到了山东和南衙的不同。

    而且徐州这四个烂摊子,根本没办法收拾,每一任都想做点什么,但每次都是半途而废,人半途而废久了就没有了毅力,就会馁弱,这衙门也是如此,四个烂尾,搞得衙门不被信任。

    “这里面唯一一个做的好点的就是挖煤,但这煤居然不给徐州用,而是顺着运河运到了苏杭,朕很不满意,入目之下,都是光秃秃的,甚至连个遮阴的树林都没有,没树,百姓用柴困难,徐州煤市口,居然只有柴炭在卖,连蜂窝煤都没有。”朱翊钧补充了自己不满的具体原因。

    如果是一点烂,那还能说是偶然,这全面的糜烂,甚至还不如有烟馆的沂州,至少沂州的煤市口还有风蜂窝煤可以买,沂州州城城里老爷,也算是摆脱了对柴的依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