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隆万盛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385大家都知道 (1/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阿片,雅片,阿芙蓉,乌香,鸦片.

    这些不同的名字,其实都是指向一个东西,那就是最古老的毒品。

    实际上,在几十年后,还会有人用福寿膏来称呼这东西。

    古人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偏见,在他们眼中更多是研究其用途。

    在一个遥远的时代,西亚先民最先发现了罂粟的神秘作用。

    他们将罂粟种子烘烤,吸食散发的烟雾,从而沉浸在一种迷幻的欣醉之中。

    在公元前 400年时,古希腊人已经开始懂得用罂粟来安神止痛,他们把罂粟果汁混入食物中,让患者服用,达到增进食欲,治愈疾病的目的。

    同时代的古希腊医学之祖希波克拉底斯正式将罂粟作为药材写入植物学,并命名“罂粟汁液”。

    由于罂粟汁液的神奇,公元 2世纪时,古罗马名医学家盖伦将其视万能药品。

    他认为,罂粟汁液不仅可以抗毒,还能医疗慢性头痛、头昏、羊癫风、中风、眼睛失明、嗓子哑、气喘、咳喘、吐血、呼吸困难、腹痛、黄疸病、结石、麻风病、妇科病、瘟疫等,简直是无所不能。

    公元 3世纪时,罂粟及鸦片作为药品已经在埃及、希腊、罗马、波斯、土耳其等地区非常流行。

    阿拉伯帝国兴起之后,四处经商的阿拉伯人,开始将罂粟和鸦片带往西亚、东南亚、印度等亚洲各国,并将之传入中国。

    当时,阿芙蓉在唐朝也被视为一种万能药品,因数量不多而十分珍惜。

    到了宋代,古人对罂粟有了深入了解,已经有医学家开始将其制作成药物,用来治病消灾。

    民间也将罂粟视为大补之物,当时的大文学家苏轼有诗道:“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

    随着使用的增加,在元末时医师首次发现罂粟的危害,用多了会中毒,“其止病之功虽急,杀人如剑,宜深戒之。”

    由此可见,在当时社会应该出现不少因滥用鸦片中毒而死亡的案例。

    但即便如此,因其强大的药用价值,到了明朝,医师们依旧使用鸦片治病。

    实际上,如果不长期、大量服用,而是按照医嘱,将鸦片和许多其他草药中和服用,确实不容易形成毒瘾,也是治病救人的良药。

    鸦片真正背负恶名的,正是清朝时“烟枪”的发明。

    虽然此时明朝已经出现了鸦片,但是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这东西极为难得。

    虽然明朝南方已经有地方种植因罂粟,但因为品质不佳,并没有被人重视,所以此时的罂粟花只被当做一种观赏花卉,并没有大量提取罂粟汁制药。

    而明朝的鸦片,则多是舶来品,从海外运来,包括南洋的朝贡贸易和月港夷商的交易中获得。

    这就造成鸦片价格居高不下,是寻常百姓难以企及的奢侈品。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烟草这种新奇的嗜好品随之传播开来。

    南洋土著率先将罂粟混入烟草中吸食,荷兰人从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消遣“方式。

    就这样,阿芙蓉开始蜕变,从治疗良药转变为一种令人上瘾的毒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