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所以,各省劝农司主官,我以为按七品安排,设给事一员,授文林郎,其中再设八品主薄管理各项事务和园子。”
魏广德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就等待张居正的态度。
增加十几个七品官职,对于朝廷来说压力倒是不大,不过张居正要考虑的就是这七品官可都是在省城,对于官员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
当然,省城的七品官,肯定还是不如上等县知县好,但是想来竞争这些职位的人还是不少,毕竟上等县就那么多。
在考虑地方上,似乎劝农司的存在对于布政使司也不构成威胁,应该不至于让下面人产生不满。
“善贷,此事你先和礼部商议一番,若是礼部同意,让他们上奏此事,我们内阁再议。”
说到这里,基本上张居正的态度已经明确了,不反对。
从首辅值房出来,魏广德就给礼部尚书潘晟写了条子,请他明日有空来内阁有事务商议。
此事已经散衙,魏广德只是安排芦布回去时顺便去趟礼部,把条子递过去就成。
潘晟这个礼部尚书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隆庆年间就做过,因为和高拱不睦,所以干了两年就选择致仕。
当初高拱的强势,着实得罪不少朝中重臣。
不过因为隆庆皇帝的宠信,百官是真的拿他没有半点办法。
要不是隆庆皇帝驾崩,这个时候根本就没他魏广德和张居正的事儿。
别以为高拱去年死了就认为他也会命不久矣,当初被冯保、张居正驱逐,才是高拱郁郁而终的主要原因。
如果大权在握,估摸着高拱现在还在京城活蹦乱跳的才是。
潘晟属于这个时代标准的文士,为官还算清廉,也乐善好施,倒是个好说话的主儿。
虽然给劝农司在各省开立衙门多少会有些不满,但魏广德还是打算拿大义来尝试一番。
只要劝农司在地方上搭建起来,之后把商税从户部中剥离,单独建立一个收税衙门,即便还是挂在户部,也会方便许多。
至少有先例可循,下面反对之声就少一个理由。
魏广德能做的就是,一点一点尝试去改革大明朝的体制,直接大改容易被人拿着《大明会典》找茬儿,他还有些接不住。
一点点改下去,然后借助修订《大明会典》的时候就把改革落实到纸面上,也就成为了所谓的“祖制”。
《大明会典》简称《明会典》,是明代编修的一部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典。
不过和以往印象不同的是,该书并非朱元璋审定颁布,最早成书于弘治朝。
明英宗天顺二年,有阁臣进言比照《诸司职掌》因革损益类编新书。
然而“未及成帙耳”,明英宗就去世了,此事也随之泥牛入海。
明宪宗时呼声再起,分别于明成化六年和十年先后有阁臣奏请,但也都不了了之。
至明孝宗时,又有阁臣提议,或续编《诸司职掌》,或别为一书与《诸司职掌》并行。
这几度提议,或可看作是《会典》编纂的萌动时期,终于在明弘治十年有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