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风干效果会更好,或许能找到保存的法子。
另外,其他的法子也要再试。
如果不能长久保存,那百姓就算种也只会少量种植,虽然也能起到一些用,但不能长久保存终究不是办法。
把东西产量有多少,记得都是产量很高的。”
魏广德开口问道。
“各地亩产不定,江南地区亩产约一石,山东地区亩产高些,能达到两石多,江西亩产则在一石多些,山陕那边也接近两石,产量可谓不低。
考虑到种植所用田地均为下等田地,这产量已经和上等田地产出一致了,算得上高产。
南方产量低,或许和雨水有关系,我们认为可能番薯并不喜水,所以得出耐旱的习性。”
赵主事说道。
和后世红薯亩产动辄千斤不同,那是经过多次改良后的品种。
现在大明引入的番薯,在贫瘠土地上能达到亩产一百斤到三百多斤,这产量已经相当可以了。
此时江南的上等水田,亩产大米也不过三百斤之数。
先不要管大米和红薯的区别,什么粗粮细粮,这年头更看重亩产量。
毕竟,粮食产量就意味着可以养活多少人口,这是涉及到国家稳定的大事儿。
这年头粮食产量人均下来也不过一百多斤而已,下等土地也能达到上等田地的产量,可谓产量惊人。
关键种植番薯的地,要求不高,这对于此时大明北方,特别是西部地区,那就显得更为重要。
“发动所有人想办法,一定要找到保存红薯半年时间的法子。”
魏广德当机立断说道:“谁想到办法解决这个难题,朝廷论功行赏,可以给银子给田地,甚至可以赐官身。”
番薯的产量太诱人了,只要解决番薯存储问题,全国各地推开,下等田地都种上番薯,老百姓吃饱肚子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只要能吃饱,谁还会闹事儿?
中国几千年,老百姓都是最善良的,要求真的很低。
不是到活不下去的程度,根本没人闹事儿造反。
“三年。”
说话间,魏广德伸出三个指头,对赵主事说道,“给你三年时间,解决这些难题,成功了,我为你请功,升两级。”
魏广德秉承后世老板给员工画大饼的精神,直接用升官的诱惑砸赵主事。
升两级,直接提升一个品级,正常官员升职可是需要十年时间,魏广德一下子给他缩短到三年。
“三年时间,搞清楚番薯的种植特性,什么地方适合,什么地方不适合,找到储藏办法,推广开来。”
魏广德重复一句道。
虽然赵主事脸上略有难色,但很快还是下定决心。
可以赌一把的,魏广德并没有说三年内没有成果会怎么样,在他看来,无非就是平调去别的地方。
如果成功,那就是大赚。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