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隆万盛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360造城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老百姓看到外国人就显得卑躬屈膝,那这个国家就还是个被殖民的土地,大家都还只是洋人的奴隶。

    清末和民国时候就是鲜明的例子,那时候对上外国人,国人都是战战兢兢的。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香江,英资公司就可以凭借权势抢夺他们看中的华人资产,甚至用打白条的方式明抢。

    “你去外面看着,江大人他们来了,你就直接请进来。”

    魏广德下午就让人给工部递了条子,关于松辽运河的事儿,他要事先在私下场合和江治说一声,听听他的意见。

    等张吉离开,魏广德也只是笑笑,就继续看起手里的书。

    现在魏广德才算真正翻阅起当初从道观买回来的道家典籍,实在是闲得无聊了。

    能搞到的杂书已经看得七七八八,宫里珍藏的《永乐大典》记载杂书的册数,他也大致看过一遍了。

    而今晚,在关注京城官场风向的岂止是他魏广德,张居正和张四维也非常关注外面的议论。

    进入内阁和在六部时候是完全不同的,他们需要时刻关注外面的舆论,为他们行政做参考。

    不多时,谭纶和江治联袂而来,也不知道两个人是事先说好还是在路上遇到的。

    迎他们进入书房,很快一副地图就铺在书案上。

    “张吉,多掌几盏灯。”

    魏广德吩咐一声。

    很快,张吉就带着两个下人来过来四盏烛火,摆在书案边上,把桌上地图完全照亮。

    “先前子理兄已经和我说了,打算在挖运河连通辽河和松花江。

    说起来这个差事儿,对工部来说不难,可这里面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钱粮,二是辽东冬季四间太长,冻土可不利于开挖河道。

    而不管在哪里,夏秋都是农忙之时,难以集结大量青壮劳役开河,朝廷会为此支付更多的钱粮。”

    江治还没看地图,只是根据和谭纶的交流就想到两个影响工程的关键问题,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若是平时,工部账上有钱还好说,可现在工部已经开工的迦运河河段进行了一半多一点的工程,要完成还需要两三年,但是消耗的银子可不见少。

    而剩余的银钱,还要南京、浙江等地造新式海船,也是一个巨大的消金窟,不断吞噬着银钱。

    “工部有没有想过其他来钱的法子?”

    魏广德忽然问道。

    既然是没钱闹的,那就想办法生财才是,而不是考虑如严嵩那样,从别的地方拆借过来,帐还是那些帐,不过是变成拖欠。

    至于想要节省些,还是不要想了,朝廷的差事儿哪里能节省下来银钱,不多花点出去,严重超支就不错了。

    “工部收的造料银都是有数的,哪来的生财之道。”

    江治苦笑,不过旋即想到什么,试探着说道:“别的就不说了,除非朝廷开放更大范围的海禁之策,想来能促使各地商人大量购置海船。

    工部下面几个大船厂,说不得可以从中大赚一笔,补贴一下衙门的收入。”

    “下面的船厂有那么多物料造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