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这片土地属于英国。
到了1778年,英国正式开始在澳大利亚殖民,这片大陆才逐渐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对于陈璘的问题,德雷克倒是耐心的进行解答,他所说的话都被屏风后面的书吏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德雷克并没有说明他们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后就开始大肆劫掠西班牙商船,但是提到沿大陆一直向南,经过一个复杂气候海况的海峡后,就可以进入太平洋,也就是外面的这片大海。
然后继续往西,就可以到达这里了。
陈璘认真的听着,对于德雷克口中说出的时间非常关注,因为从德雷克开始西渡太平洋所耗费的时间推算,他已经大致知道这片海洋东西宽度超过三万里。
一个非常巨大无比的数字。
“通过那条航道,是不可能向东横渡太平洋的吧。”
陈璘问道。
“信风和海流不支持,从赤道只能从动往西走。
或许,向北可以找到合适的航线抵达美洲。”
现在的美洲大陆基本上已经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后花园,英国没有能力染指这里。
所以,对于陈璘提出的问题,德雷克并没有意识到对他们的影响,自然知无不言。
如果大明能够从西方出发探索美洲大陆,和西班牙人在那里发生冲突的话,在德雷克看来似乎更加美妙。
于是,他也按照欧洲人横渡大西洋的经验,做出了向北或许有海流或者信风可以帮助帆船抵达美洲大陆。
实际上,西班牙人开辟“太平洋航线”并非偶然,而是按探索大西洋的经验进行的。
这个时代,对于大海的认识,欧洲人无疑走在了大明的前面。
通过大量探险家前仆后继进行环球航行和探索,他们加深了对这个星球的认识,掌握了许多大明并不知道的知识。
酒宴的最后,陈璘提出想看看德雷克关于美洲到这里的航海图的请求,只是没想到德雷克这个时候选择了醉倒。
陈璘如此对待德雷克,也是因为他们在外直接接触了诸多欧洲人,从他们嘴里听到许多大明不知道的情况。
对所谓的异域风情他们不感兴趣,但是对于商人们口中巨大的世界,要说没有半点想法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就是在下西洋的海船上,俞大猷和殷正茂就在商议着回去以后,是不是把他们掌握的情况详细写成一份奏疏递交上去。
以前以为大明已经够大了,可没想到真正走出来,行万里路以后才知道,大明也不过是偏安一隅而已。
特别是他们因为和欧洲人的接触,知道“地圆说”。
他们其实都算读书人,只不过殷正茂算是正经的读书人,毕竟是进士出身,而俞大猷只能算半个读书人。
恰恰,殷正茂又非常精通杂学,因此在大海上闲的无事,就和俞大猷讨论过这事儿。
后世中国人依据东汉张衡《浑天仪图注》所记载,“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还有三国时王蕃所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