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这个是仓促建阵,不过这么短时间能构成这样的防御也算不错。”
马芳还算满意,带着这群步卒出边墙的话,倒是不担心遭遇蒙古骑兵突袭。
只要骑兵能为步卒争取到这点时间,军阵就变得坚固起来。
“嗯,炮车上还有铁蒺藜,可以抛洒在阵外,铁链之间也可以用木桩加固。”
麻贵也是看过戚继光所写“韬略”,不过他们也知道,这是遇到硬茬子的时候需要加强防御用的。
蒙古人发动集团冲锋,在快速逼近明军军阵后,也不是一窝蜂就胡乱往上冲的,他们会在冲锋前简单整队。
这点时间,就可以给明军喘息的片刻机会,加强整条防御战线。
“其实就是要勤加训练,那戚元敬把本就不多的军饷,集中砸到这些营兵身上,这些人训练起来自然卖力。”
马芳看明白了,为什么不给这新营兵更这么多军饷,像辽东那般,拉出去就能打。
其实不是他不愿意多给,而是上面就拨付这么多银子,全撒出去也不够给手下发饷的。
克扣一部分守城士卒的军饷补给给营兵,让他们成为战阵主力,这就是戚继光算的经济账。
只要仗打赢了,还有丰厚的赏赐。
打输了,一了百了。
至于为什么戚继光那里能够开出八成饷,而他马芳只能给五成,那也是没办法的。
虽然宣府和辽东都属于边军,兵部开饷都是一样的。
可宣府这边,兵部拉出京城的银子本就被漂没了一次,之后还要在宣大总督、巡抚和兵备道这些官员手里过一遍,自然就只剩下一半了。
这还是因为他马芳在京城有关系,人家才看在面子上稍微没那么狠。
而辽东那边是边镇,就上面一个辽东巡抚,下面就是兵备道,而且那地方更加无法无天,官员们轻易不会出城,因为野外啥事儿都可能发生。
少了一些掣肘,又有边将虎视眈眈,所以那里的官员也是不敢过于造次,至少面子上得过得去。
还有就是辽东之前战事频发,所以军中缺额较多。
有了这部分缺额,反倒是让戚继光有了更多腾挪的空间。
其实宣府也有,只不过宣府这里卫所众多,很容易就能补足兵额,倒是不想辽东那里,本来就因为气候苦寒,人口增长不快,兵额补充也有些困难。
随着车阵铳炮齐鸣,这次的演练眼看着就接近尾声。
其实,马芳和麻贵看的就是步营和车营的反应速度,这么久的训练,他们只关心演练的成果。
马芳抬头看天,再有俩月,宣府就要入冬了。
那时候再要出塞,可就要面对诸多困难。
马芳守地,喜欢主动出击,直接带着兵强马壮的手下在草原上游行一圈。
这样的军事威慑,比什么都管用。
最起码,蒙古人远远观察他们后就算有什么想法,也会主动绕道去别的地方。
“三营练的也差不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