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隆万盛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343退让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读书人心里多少对于儒学的正统有了怀疑。

    特别是魏时亮所在的刑部,说到底那就是个法家衙门。

    民间老百姓所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其实就不属于儒家之言,而是属于法家商鞅所提。

    “再者,汉武帝时期面临诸侯国问题和外部匈奴威胁,需要统一思想来强化中央集权。

    儒家强调的等级制度和忠孝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减少内部矛盾。

    还有对其他学派的压制,法家虽然有效但过于严酷,墨家和道家不利于集权,无法满足汉武帝所求。

    通过罢黜百家,可以消除不同的声音,确保思想的统一。

    此次首辅所为,其实就是为此。”

    魏时亮开口缓缓说道,“我听说下午都察院那边,为此争吵激烈,重点其实就在此。

    之前考成法推出,民间就以为此政是“以事功代德行”,违背孟子“民贵君轻”理念,心学称其‘以权术灭道统’。”

    江治这时候插话道:“下午听闻六科遵照首辅之意,向各省发出了旨意,让各地巡抚立即清查下辖所有书院,重申禁止讲学等事务,工部议论都以为六科已经臣服在首辅权柄之下。”

    “是啊,所以大家都看向了都察院,现在敢向首辅开炮的,也只有都察院了。”

    大明的朝臣其实惯会见风使舵,打第一枪的,一般都是科道言官,毕竟他们有权“风闻奏事”。

    只有言官出手,其他衙门的官员才会跟着上奏。

    毕竟,前面有人顶着,谁会愿意拿头上乌纱不当回事儿。

    魏广德听了他们一番大道理,虽然让他触摸到张居正发动此次改革的真正用意,但魏广德现在最关心的还是,朝臣们对此的反应。

    此刻,他的视线投到谭纶身上。

    虽然在朝廷的时间,他比谭纶长的多,但是入仕途的时间,谭纶却是他的前辈,或许在分析人心上,会比自己高明。

    于是,魏广德对谭纶说道:“子理兄,你看今日之事,朝中会不会翻起滔天巨浪?”

    别看一下午没有什么奏疏出现,可是魏广德相信,如果有人选择上奏,那比如要经过一晚上酦酵。

    他们不仅需要联络更多志同道合之人,自己草拟奏疏也会反复斟酌修改。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上奏,那肯定是在明日。

    听到魏广德问起此事,谭纶不仅揉揉发胀的额头说道:“此事,之前我就想过,朝廷里肯定会有不少人上奏反对的。

    今日都察院就可见一斑,他们最后并没有争出个子丑寅卯来。

    而且,虽然都察院是关着门来争执,这时候必然有许多人会和同乡好友联系,一起商议探讨。

    只不过,我观首辅大人,既然已经强行推动此事,断然是不会轻易放弃,定然会执意坚持己见。

    最关键的还是,京师官员,虽然大半来自江南,可北方官员亦有不少。

    此次首辅之举,明显是针对心学。”

    谭纶说道这里,不由得环视众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