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隆万盛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326兴教育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部每年增收数十万两银子。

    可随着此法推行之后,于民间极为便利,故而很轻易推广开。

    可是,朝廷这两年各部索要银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不仅下面各府县报灾增加了,还是宗室禄米的开支,各省都向户部请求拨付,言地方财政已空。

    就连礼部,都已经在去岁提出大修国子监和两京贡院之事,请求拨银几十万两。

    朝廷增收一两,下面就提出三两的请拨。

    要真通过牙行增收牙税百万两,怕不是户部就要收到几百万两银子的公函。

    之前魏阁老所说,户部向常盈库借支银子超过两月就要算利钱,户部是不敢要的。”

    张学颜这会儿苦笑道。

    张学颜的话传到魏广德耳朵里,无异于一声惊雷。

    之前,他还真忽略了这个问题。

    后世其实也差不多。

    古代金融思想并未进入国内,甚至在清末时,才在洋人坚船利炮威逼下,清廷因为承担不起巨额赔款,不得不尝试从西方银行借钱支付。

    但是,这不过是饮鸩止渴。

    借款赔款,还本金和利息,就是一道枷锁深深套在清廷头上。

    之前魏广德还在考虑是不是引入“国债”的概念,在户部短期财政周转不开的情况下,通过短期借贷的方式缓解财政困局。

    可是一听张学颜的话,魏广德忽然意识到,若是真把“贷款消费”这套金融骗局引入大明,怕是是祸非福。

    有了朝廷借贷的银子,下面那些官员怕是还会按照本心,拼了命的往自己口袋里划拉银子,朝廷就算有金山银山也经不住折腾的。

    换句话说就是,朝廷增收,其实未必是好事儿。

    增收,若是按照之前的模式,其实就是朝廷在洗劫天下百姓的钱财。

    但是这些钱财,依旧只会有固定数额会用到百姓头上,而增加的部份,不过是被官员中饱私囊。

    是的,要说大明朝廷每年用在河工、水利上的开支不少,天下各府县受灾也是尽力赈济,但也只有这些银子,怕是会有部分落到百姓手里,其余的大部分还是被官员贪墨。

    只不过历朝历代皆如此,魏广德早就看开了。

    如果他还是小老百姓,自然对此极为不耻。

    可当他已经改换门庭,成为这个利益集团中的一份子后,立场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悄无声息的转变。

    所以,他已经能坦然面对着一切,心里丝毫没有波澜。

    因为他深知,此弊端根本无从改变,除非天下的读书人真的都变成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圣人。

    信仰这东西,恰恰就是中国人最缺乏的。

    自从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后,中国人的信仰就崩塌了,读书人只知道为自己利益考虑,想着拼命往上挤,挤入权力巅峰。

    过去,氏族门阀势力强大,大部分老百姓都只会为了五斗米折腰,氏族门阀则控制着权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