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隆万盛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307藏匿和寻找 (4/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籍还有案牍,有的地方官府还特别在架阁库中设置了专门的区域,用于贮藏所辖地区的黄册。

    丢失文书的罪名也是很重的,轻则罢官,重则送命。

    如此刑罚之下,谭纶能不震惊吗?

    “这,都是成化朝的事儿,由库管主事口口相传.”

    那主事无法,只好把前任主事交接时留下的话告诉了谭纶。

    原来,在成化朝时期明宪宗宠信太监汪直,并由其建立西厂。

    当时,东南亚的老挝正在攻打安南,汪直为了讨好明宪宗,怂恿明宪宗出兵吞并安南。

    明宪宗也想开疆扩土,对汪直的建议心动不已。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曾派英国公张辅攻打安南,当时留下很多军事档案。

    明宪宗于是召来兵部尚书余子俊,让他把当年张辅攻打安南的军事档案调取出来,以备自己讨伐越南参考。

    余子俊派人查了半天,发现这份档案竟然丢了。

    原来,刘大夏听闻明宪宗要攻打安南,抢先一步把这份档案藏了起来。

    兵部尚书余子俊找了半天找不到,刘大夏偷偷对他说:“衅一开,西南立糜烂矣。”

    那意思就是战争一旦开打,西南各地的百姓将苦不堪言。

    余子俊听闻后,立即醒悟,于是也立时推脱起来。

    最终,明宪宗未能出兵,西南百姓免遭一劫。

    之后,明宪宗喜欢奇珍异宝,汪直等太监就劝明宪宗效仿当年郑和下西洋,派遣得力的太监出海寻找宝物。

    明宪宗听信太监之言,派人到兵部调取郑和下西洋的档案。

    可能是藏匿档案尝到了甜头,接下来,刘大夏又藏了一次,这一次藏的便是郑和下西洋的档案。

    刘大夏认为郑和下西洋需要消耗巨资,死伤万千军民,即使得到了奇珍异宝,对国家民生没有任何益处。

    “上任还曾说,刘大人对兵部项尚书说三宝下西洋,废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时敝政,大臣所当切谏者。旧案虽有,亦当毁之以拔其根。”

    听到主事说起这话,谭纶立时心里就是一突,急问道:“那文献可被毁掉?”

    “不曾,只是不知被如何藏匿了。”

    那主事急忙答道,这话他可不敢乱说,交接文书上其实也有记录,一查便知。

    这,也是当时的库房主管担心事后被朝廷追查,搜查无果后自己及家族担责。

    真要是档案失踪,怕是要把整个家族都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给接任之人留个话,最起码知道当年事,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有事儿刨刘大夏祖坟去。

    “那就好,既然是藏匿,就总能找到。”

    谭纶松了口气,当即发狠道:“武库.不,所有部里人都给我叫去架阁库,就算是挖地三尺也要给我把文书都找出来。”

    后世传闻,郑和下西洋的文献资料毁于刘大夏之手,这个其实很难说,就如也有传闻乾隆年间就销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