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隆万盛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269向皇庄收税 (3/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其实就是因为下面官员闹得太不像话,居然把贪污的主意打到藩王头上了。

    这里,就不得不说清楚明朝的土地制度。

    明朝的土地大抵就是官地和私地两种,私地自不必说,就是私人的财产,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田地。

    然后就是官地,实际上数量不少,怎么来的其实很简单,一是罚没,二是开荒。

    明初允许百姓开垦荒地,农民开垦的荒地就自动活动这片土地的使用权,但是所有权归官府。

    几年免税期过后,自然就要开始缴纳地租和赋税。

    朱元璋定下的地租和赋税很低很低,可谓是历代王朝里最低的,因为他就是为此成为孤儿朝不保夕多年,所以对此深有体会。

    朱元璋到朱瞻基,以及之后其他皇帝赐给各王府的封地、赐田,皆出自官地。

    除了封地产出是抵偿宗室禄米之外,其他又是归谁所有?

    实际上,按照制度应该是土地产出一部分是种地农民所得,另一部分是朝廷收取的赋税和地租。

    这部分归朝廷的收入,优先供应藩王府,如果有剩余,则是上缴户部做为赋税收入。

    但是这些王爷的食禄地,是由当地官员运营,收税,再从王田税收中拨发王爷俸禄,其中操作空间很大,只要对收成做些手脚,然后别说户部还想收税,连王爷们的俸禄都支取不够。

    从永乐起,皇室就对宗室很是提防,所以当宗室和地方官员打官司,一般是明着偏向宗室,但实际上吃亏的也都是宗室。

    毕竟,皇帝不会让文官权利受限,皇帝也需要这些地方官帮忙盯住这些藩王。

    朱瞻基兴许也是心疼自己孩子,担心在下面受人欺负,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搞出赐田,让藩王府自己建王庄。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他心心念念的后代们却对封地只是耿耿于怀,王庄在王府控制下根本不准地方官员踏足。

    他们也看出来皇帝的态度,所以对待上门的官员,直接武力相向,从出言侮辱到拳脚相加,反正只要不打死,打死打残最多就是被骂。

    真失手,可能就是自己去高墙,爵位给自己孩子继承。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处理的结果反而很好,因为皇帝也乐意看到藩王和地方官员相互恶斗,他则居中和稀泥。

    到了明朝中期,一些封地虽然还是由朝廷官员在管理,但是收租的权利其实已经被王府夺回,靠的也是武力。

    至于赐田,魏广德其实已经在弘治年间明孝宗御笔亲批的一份奏疏后面看到了真实的情况。

    “谓庄王田及皇亲等庄田虽遇灾伤不得比军民田地量免征税。

    请自今所在有司将军民田别皇庄等项通行踏勘,议定该免分数,一体征恤。”

    这段说藩王和皇亲的田地,即便遭灾也不能特别照顾,按照朝廷遭灾减免标准一样与民田和军田一起交税。

    看到这里,魏广德心里直呼好家伙。

    显然,他大抵明白为啥都说大明的读书人和宗室不交税了,源头其实就是两伙人合起伙来搞事情,贪墨朝廷的赋税。

    别管是王庄还是士绅的田地,都要交赋役,只是有优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