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隆万盛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264西南财宝 (3/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明朝军队的哗变,其实主要还是从土木堡事变之后开始的。

    起初明朝的军事制度是朱元璋设计的,守卫京城的是明军“三大营”,这是明朝最精锐的部队。

    其他地区是“寓兵于农”的卫所制,军官都是世袭的,世袭制就成了他们胡作非为的保护了。

    底层士兵要么就是世代必须当兵的军户,要么就是充军发配来的,整天被军官们随便差遣,甚至被迫帮军官们经商、种田,就跟军官的奴隶差不多,逃跑现象非常严重。

    部队里倒卖军粮、克扣军饷的现象很普遍,甚至武器装备都大量作假,这种状况不止是边军,京城的明军三大营也一样。

    军队的腐败直接导致军队战斗力快速下滑,经过土木堡事变后,武勋逐渐退出朝堂,文官控制了大明的权利。

    然后就是九边的军饷成为文官和武勋两者之间入口的肥肉,过这块肥肉可是武勋独占,现在得分一块给文官,自然就让底层军士的日子更加难过。

    南边的卫所,当兵的吃不饱饭可以选择逃亡。

    而北边的屯田制本来就崩溃的早,士兵也没地方可以逃亡,毕竟需要防御蒙古人南下,长期都是驻扎在营地里。

    为了吃饭,于是边军终于忍受不住就开始闹饷,进而发生哗变,或者说兵变。

    虽然按现在的体制来看,这活脱脱就是需要严打的恶意讨薪行为,不过军队毕竟不同,组织架构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每次闹起来可就是大事儿。

    远的不说,嘉靖朝就是明朝朝中的拐点,之前不管是正德朝还是弘治朝,总还有老祖宗留下来的余荫,有户部老库银子支撑着,也就是下面的人吃相难看导致闹出兵变的事件。

    可到了嘉靖朝,败光老库银子以后,那就是真的没银子可用了。

    于是嘉靖朝大的因军饷而发生的哗变就有六次,其他小规模的哗变那就层出不穷,至少也有十九次上规模的哗变。

    全部参考正德末年甘州兵变发动,其实都是军队里中低级将领在主导,根子其实还是基层的文武之争,利益分配不均衡,武人直接选择掀桌子。

    扯远了,就近了说,隆庆朝以后,内阁对于兵事愈发重视起来,不管是高拱还是张居正,都考虑到明军底层是不的情况,所以在财政拨付上优先保证兵部需要。

    这个结果就是最近几年,特别是进入万历朝以后近十年时间里,地方上再未发生过军队哗变的事件。

    当然,魏广德也不敢拍胸脯说下面没有发生,或许有,只是规模比较小哗变,很快就被地方官员动手平定下来,然后捂盖子没有上报。

    其实,大明地方上的督抚们,早就开始有意识瞒报一些情况了。

    现在朝廷要掌握地方上许多情报,要么是通过锦衣卫上报,要么就是地方巡按御史上奏的方式知道信息。

    年底刚好就是给九边发军饷的时候,要是户部不给银子,那就意味着年前士兵们怕是拿不到辛苦一年的银子。

    马上要过年关,这不是把士兵往哗变这条路上逼。

    京官过年要是官俸拖欠都要到户部和内阁堵门的,遑论那些只会拿刀枪的士兵。

    “都十来年没因为闹饷发生事端了,要是这时候再上报,这年兵部没法过,那户部也就别想过。”

    魏广德话音刚落,王国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