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司附近的原因,大海相通,他当然知道从这里出海可以抵达北冰洋,但实际上大明地极北之地的探索非常有限。
亦失哈也只抵达了这里,就不再继续北上。
不止是因为极北残酷的自然环境,更大可能或许也是因为大明的船只已经无路可走。
若是继续北行,势必只能走海路,进入萨哈林湾,进而进入额霍次克海。
魏广德是能够理解的,无法坐船北上,到这里就终止旅途,其实才是聪明人该做的。
至于奴儿干都司以北的地区,这个时代真的不是普通人能够探索的区域。
后世人可以看着地球仪,眼馋北方那广袤的土地,但实际上那片土地面积虽大,但即便是在后世开发也是也不多。
无他,自然环境太过恶劣。
魏广德不是没有想过,趁着现在和蒙古人签订合约,关系变好,又在辽东用兵,威慑了女真诸部的机会,对极北之地进行所谓的“探索”,一直找到北冰洋为止。
如果再在那里立块碑,那能证明什么?
其实吗也没用。
后世国人如果依旧实力弱小,那么这块碑就只能是耻辱。
实际上这个时期的西伯利亚,人迹罕至不是没有原因的。
俄罗斯人东进,也不是往北边跑,而是贴着南边的诸国东进,换句话说就是适合人类生存的边缘地带往东拓展土地。
至于最后怎么找到阿拉斯加,也只能说他们或许就是为了寻找这片大陆的最东端而意外发现了阿拉斯加。
然后才知道,这里居然已经属于北美洲的地盘。
要知道,西班牙人可是早一步抵达美洲,他们也只选择了富饶了美洲中部建立殖民地,根本无心去探索缓解恶劣的区域。
从利益的角度,得不偿失。
魏广德现在要这么看,他不认为把西伯利亚纳入大明统治有什么利益,因为根本就统治不了。
汉人,生活在辽东都嫌那地方苦寒,谁还会继续北迁。
怕也只能让女真人和流放的重刑犯去那里了。
所以,在魏广德看来,恢复大明对奴儿干都司的实际控制,已经是这个时代的极限。
至于以后毛子来了怎么办?
打回去就得了。
满清和俄罗斯的战争,那里是教科书上写的胜利,其实根本就是失败。
不管是康熙还是乾隆,对东北的战争都是以失败告终,根本就没有阻止俄罗斯的东扩。
只能说,那段历史都是被文人粉饰的太平。
说到底,应该还是康熙和乾隆觉得这个买卖亏本,北方土地虽大但价值不大,所以选择放弃那片土地。
但是如果毛子遭遇的是明军,全副武装火器的明军,毛子可未必能占到便宜。
说到底,还是看当时中国的掌权者对北方土地的重视程度。
以大明对待土地的看法,是绝对不可能放弃北方土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