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隆万盛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41章 1232变革 (3/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江治又说道。

    之前他们虽然曾经讲到洪泽湖,可毕竟现在湖面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并不会因此引发大患。

    但是按照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法以后,为了保证冲刷黄河的水量,必须不断增加洪泽湖水量,那就是建造更高的大坝蓄水。

    “从朝廷的治水逻辑上看,要实现保障漕运的目标,遇到水患时,优先要保证黄河以北、淮河以南地区的安全,而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必将首当其冲,成为被牺牲的对象。

    徐州、淮安、凤阳、泗州等地必然经年累月深受洪涝危害。”

    在说到凤阳和泗州的时候,江治就加重了语气。

    他这也是在提醒魏广德,此法真要实行的话,皇陵的安危可就真的没法保证了。

    “祖陵水患为第一义,次之运道,又次之民生。”

    魏广德这时候说道。

    这话其实也不是他说的,而是洪泽湖从弘治年间形成后,朝廷就形成的攻势。

    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大明朝廷,其实就已经意识到洪泽湖形成可能的危害。

    当然,那时候修堰坝的目的不是蓄水刷黄,而是蓄水保漕运。

    在运河缺水的时候,用洪泽湖蓄水补充漕运河道的水量。

    而直接影响是黄河夺淮后无处宣泄,倒灌泗州城。

    而为了确保城北祖陵的安全,泗州城的百姓屡屡遭殃,这座古城最终也没有躲过沉于洪泽湖底的命运。

    对此,泗州人并非没有反抗过。

    原本历史上,泗州进士、原湖广参议常三省曾上疏,坚决要求改变潘季驯修筑高家堰的做法,认为这将导致泗州城遭到水患的毁灭性打击。

    为了驳倒常三省,潘季驯并没有从技术角度去讨论,而是将常三省的言论上纲上线。

    他写道:“今陛下且俯纳科臣之言,用石甃砌,以为亿万无疆之计矣。三省等遽欲毁之,忍乎哉?”

    让万历皇帝认为反对意见针对的是皇帝本人。

    潘季驯为了说明其治河方法的合理性,甚至把“黄淮合流”奉为维护祖陵风水的根基,“黄淮合流入海,为水会天心,万水朝宗,真万世帝王风水”。

    在后世的一些科普读物和人物传记中,为了追求所谓文字的冲击力,有意淡化历史的复杂性,直接采纳了黄河在两百多年间再无大患的说法。

    甚至有的所谓科普作品,刻意制造出潘季驯和他的论敌之间非黑即白的对立效果,把批评的声音归因“拘泥于成见”,把常三省等反对者描绘为丑陋的敌人。

    描述潘季驯束水攻沙理论时,用的词是“石破天惊”,谈及反对者,用的则是“上纲上线的围剿”。

    这也就形成了一开始魏广德听到“束水攻沙法”后好感大增,打心底里认为此法或可解决黄河水患的原因。

    但是,经过这几次和江治的讨论,从工部中官员口中知道治黄的复杂性后,才逐渐从美梦中苏醒过来。

    貌似,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法”不仅不是治理黄河的良药,反而是一剂毒药。

    至于后来满清为什么还是坚持使用潘季驯治水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