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都封箱,送到京城敬献给陛下。”
俞大猷说完,身旁将官无不脸上浮现出笑容。
其实,一盒子宝石或者珍珠、翡翠他们不在乎,可在乎大帅的心意。
大家拼了老命跑这么远打仗,多少有得有些土特产带回去吧。
其实,大部分人这些天也都已经捞了一大笔。
是的,除了这个宝库,其他王公大臣的府邸里也有许多财物,做为缴获,这些将官们也没少伸手拿土特产。
俞大猷就算治军再严,这个时候也不能吝啬,否则就可能失了军心。
只是这个缅王宝库意义不同,里面最好的东西,自然要送到宫里去,要是直接让他们随便拿,怕是将来是场祸事也未知。 “小心点,别磕着。”
就在这时,一根象牙被几个军卒从宝库里抬了出来,用后世话来说,长度都快接近三米了。
宝库里,当然不止一根,而是还有许多,特别是还有黑色的象牙,这可不多见,一般象牙都是白色或者带点黄色的,和珍珠类似。
后面,还有犀牛角一类的东西,都是一箱箱往外抬,不多时小广场就已经被宝库里面的东西堆满了。
这边有人开始清点,俞大猷才有空走到那几十箱金饼前面,伸手拿起一个仔细辨别了一阵。
“这个是黄金,但是纯度不高,你们看看是不是?”
用大明的标准,这种其实属于劣质金,需要工匠回炉再炼炼,去除杂质提高纯度。
其他将官也都纷纷拿起一个金饼看了一阵子,也都认可了俞大猷的判断。
中国古代其实已经有了纯度的概念,一般来说在商周至汉代以前,黄金的纯度较高,一般为80左右。
其中在战国时期的含金量有下降,仅有70。
而汉代金饼和马蹄金、麟趾金的含金量一般都在90以上,这以后基本都是这样的标准,直到现在大明。
是的,这就是中国古代对黄金有的标准,那时候都是以九成金、八成金、七成金命名。
自然,因为成色不足,所以价格也不同。
而明朝之前流通的黄金,则是八成金,只是在工部制造大明通宝时,对金币要求为九成金。
九成以下的黄金,都只能是劣金。
这些从宝库里搬出来的金饼,应该不到七成,算是非常非常劣质的黄金。
当然,这不是说明朝的时候黄金提纯只能达到九成,实际上制作金饰的黄金纯度,特别是宫里的,纯度都高达95以上。
只不过要做到后世“千足金”、“24k”这样的标准,还是有一些难度。
“不管了,这些劣金直接运回京城去,工部的人会处理。”
俞大猷满不在乎说道,对手下这些人,分银子就好了,这些劣金其实没多大用处。
在俞大猷带着大明南海水师称金子的时候,滇西潞江江边,明军也展开了对缅军的大屠杀。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