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娜摇摇头。“没有,上一次打来电话是四天前,不过也只是日常问候,并没有提及有关颁奖季的话题。”</p>
“啧,啧,啧。”韦恩突然笑了,与助理小姐对视了一眼,见对方也莫名的开始露出笑容,才低声调侃道:“这个女人还真能沉住气,竟然没打电话过来,求我帮忙拉票。”</p>
“并不是沉得住气。”一旁等待的约翰-格雷,此时忽然插话道:“也可能是顾不上。”</p>
见韦恩和尼娜两人,一起看向自己,眼中带着疑问的情绪,他靠在椅子上解释道:“这段时间你只顾着拍戏,据我了解,近段时间凯特-布兰切特频繁出没在电影媒体头条,各种电影奖、电影节,都有她的身影。”</p>
“看来,我们的‘凯特女王’要成为各种奖项的宠儿了啊。”韦恩吐出一大团青烟,毫不在乎的挥了挥手。</p>
进入十二月初之后,他的精力一直都放在电影拍摄上面,尤其是随着在意大利的拍摄工作临近结束这几天,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也就没精力再去关注来自洛杉矶的消息。</p>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米拉麦克斯影业和华纳兄弟,开始一起为《莎翁情史》的宣传发力。随着电影即将全面登陆北美,影片相关信息,渐渐大面积进行广告传播。</p>
但相比韦恩导演或者制片的作品,其宣传力度明显不够看。这部电影的题材、属性,以及并不大的投资规模,就注定了是一部“文艺属性”十足的电影,并不太适合大肆炒作。</p>
理由很简单,就算联合制片方格林伯格工作室,与米拉麦克斯一起投入巨大的广告费,也不会给电影的受众,带来本质性的变化。</p>
之所以并不太关注这部自己投资的影片,就是因为韦恩很清楚这一点。哈维-韦恩斯坦打的主意,他当然也十分了解,不过就是想让自己为电影站台,顺便再当着媒体帮忙夸赞几句,以便在电影上映之初,就能靠着自己的铁杆影迷撑起票房。</p>
可相比于好来坞那些一线票房号召力的巨星们,他的铁杆影迷们完全不同,说穿了就是没有那种为了偶像的无脑属性。</p>
《莎翁情史》这种艺术范十足,甚至可以说是奥斯卡命题作文似得作品,必定充满了沉闷的长镜头,天然就不会太受年轻影迷的喜欢。</p>
韦恩太了解自己的那群铁杆影迷群体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都是由年轻人组成的。哪怕那些年轻人为了支持自己的号召,购票走进影院观看电影,恐怕也只有这一次。</p>
事后说不定,一些比较激动的影迷们再提起他的名字时,会愤愤的在他名字前带上一些生殖器,亦或者问候他近几代的女性亲属。</p>
毕竟,《莎翁情史》并不是那种高低起伏,动作戏、特效镜头铺满屏幕的商业片。作为一个文艺片,特别是一部带有记录片性质的文艺片,电影导演的出发点就是输出情绪,而不是输出故事。</p>
就像所有电影那样,这部影片在接近上映前,开始频繁举办起了试映会。而不论是选择的上映日期,还是举办试映会所邀请的嘉宾,无不在说明,哈维-韦恩斯坦对奥斯卡的野心。</p>
至于《莎翁情史》的市场成绩,韦恩的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