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理解老板的动作,尼娜还是点点头。“午饭后我会通知科林。”</p>
没错,韦恩上辈子是个社会底层,并且还是个朋友圈子特别小的普通人,可以说他了解到的所有互联网公司信息,全都来自日益方便的各种自媒体,但其实也并不清楚其中的价值。</p>
而他之所以当年会选择微软和甲骨文投资,就是因为盖子和狂人太有名了,有名到在无数人的潜意识中,世界首富的宝座上坐的一直是盖子。当然了,还有一个更加有名的人,那就是乔帮主。</p>
现在已经来到了98年底,是个人人都红了眼睛,死盯着互联网股份的时间点。韦恩知道,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一年多时间,直到“砰”的一声,气球炸开,然后就会有无数人,在帝国大厦顶层排起队伍,如同下饺子一样往下面蹦。</p>
他记不清这场互联网世纪泡沫,具体的爆发时间,更记不清谷歌、微软和甲骨文等公司,到底在这场泡沫中损失了多少,但是他一直记得,就算是自己睡死过去前一刻,供应链大师库克,还在一茬茬的用水果收割全世界的韭菜。</p>
所以,韦恩的选择就很明确了,那就是卖出其他的股份,全都换成更为保险的苹果。</p>
有一个信息,十分说明问题,那就是如今的明星互联网公司亚马逊,市值大概在500亿美金左右。而这家公司,他记得在自己没过来前的市值,是现在的二十倍!</p>
亚马逊都是如此,想必谷歌、微软之类的也会更加坚挺才对。</p>
可韦恩目的并不是赌博,即便是明知道这些公司,过了互联网泡沫十年时间都缓过气,甚至发展的规模更加巨大,他也没必要去赌博。因为这与顶峰买入,然后被套牢十年时间没有任何区别,至少在这互联网公司缓气的十年里,这部分钱是想动都动不了。</p>
如果站在上帝视角长期来分析,这些明星互联网公司,不但在这场泡沫中没有被动摇根本,而且相比较他们后来的规模来说,还明显被低估了。</p>
但是放到短期时间内,这些公司就明显被高估了。股市投资怕就怕以看好长期价值的理由,抱着短期持有的心态去买入,那是悲剧,也是一场恐怖片盛宴。</p>
其实不仅韦恩明白,还有很多人,在看到愈加疯狂的互联网股价后也都想到了,这样无止尽的快速吹气球,肯定有要爆炸的那天。</p>
只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都觉得自己是那个“个例”,最终肯定还有人接手他们的股份。抱着这种侥幸心理的人,从来都不是一个两个,在世界各地也从来都不缺。</p>
如果我们把整个米国历史看一遍,就能发现,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什么伟大规划,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然后不断靠顶级精英搞出来的科技突破续命。</p>
而相对的国情,也代表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思想,那就是没有长久计划,甚至可以说是短视。因为他们总是相信,哪怕出现了什么不好的状况,也会有精英突然跳出来解决问题。</p>
这是上百年时间以来,根植在北美普通人心里的思想,也是北美精英阶层对普通阶层输出的价值观。</p>
类似价值观的本质,其实就是为了避免普通人团结起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