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章 教宗:你们有胡斯派一半努力,我还至于这样吗? (2/3)
较落后,九世纪的时候,才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国家,叫做摩拉维亚。罗马传教士西里尔当年就是应邀来这里,给斯拉夫人设计了一套字母。”
“但不久,草原上的马扎儿人攻入欧洲腹地,摩拉维亚解体。之前一直有独立倾向的普舍美斯家族借此建国,并转投了东法兰克王国。后来东法兰克也自称罗马,就把他们统治的这片地方,按照罗马时候的名称,称为波西米亚。之后,他们就脱离了正教世界和斯拉夫人文化圈,去了日耳曼人的体系里,而且地位还越混越高了。”
“与此同时,波西米亚人还经常和波兰发生冲突。14世纪初的时候,国王瓦茨拉夫还试图通过联姻兼并波兰。但波兰人也不喜欢他们,还派遣刺客,要暗杀他。”
“欧洲的城堡,厕所是挂在外面的。于是,趁着瓦茨拉夫蹲坑的时候,波兰刺客拿着长矛爬上城堡,从下面捅了上去。瓦茨拉夫当场身亡,普舍美斯王朝也就此绝嗣。贵族们推选了阿勒曼尼的卢森堡家族继承王位,就是现在这帮人了。这样一来,国王也变成了阿勒曼尼人。”
“这个时候,波西米亚发现了很多贵金属矿藏。阿勒曼尼人的技术水平,相对当地人要更高,于是为了开发矿产,国王和贵族们又引进了众多人口。”
“现在,最发达的矿产城市,是布拉格东边的库特纳-霍拉。这里是欧洲最大的银矿之一,说是一年就能出产十万马克的白银。这里的矿工,就几乎都是阿勒曼尼人。连这地方的名字,一般也不用斯拉夫式的‘库特纳霍拉’,而用日耳曼式的发音,叫‘库腾堡’。其他一些大型城镇,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不过,也不是所有产业,都被他们完全控制。比如在卢日尼采河流域,出产金矿。当地的矿工,就以波西米亚本地人为主。”
“这些年发展下来,波西米亚的矿业已经很发达了。矿产的投资方、管理运营方、销售商,现在都是专门的人来负责,已经很专业化了。矿工也不再像当初那样,就是当地贵族自己驱使领民来挖,而是矿主和工头专门雇佣来的,一般都是全职工作的专业人员。所以,他们的组织能力,也高了不少。”
“这倒是正常的发展。”脱欢点点头:“我们也一直很关心阿勒曼尼人的动向,进行过很多暗中调查。而且之前招揽的阿勒曼尼流民,就有一些是干不下去,放弃契约逃走的矿工。哎,这矿产虽然很多,但是矿工倒是挺苦的。”
“哪个地方都这样。老杨他们也这么说。”朱文奎赞同道:“而且,虽然都是干辛苦活,但不同身份的矿工之间,非但不能互相同情,反而经常有冲突。”
“阿勒曼尼矿工普遍支持公教会,本地土人矿工则反过来,普遍支持胡斯神父为首的改革方。两边时不时就会打起来。今年要举行宗教大会,所以双方更加剑拔弩张。老杨说,现在波西米亚人去库腾堡,都得小心一点。那些阿勒曼尼矿工,明明是外来人,却对他们特别不友善。稍有不慎,估计就得被人围攻了。”
“那地方毕竟是人家老窝么。”脱欢倒是不意外。
“对。不过波西米亚人也不傻,他们也有老窝。”朱文奎告诉他:“刚才不是说那个卢日尼采河么,河边有个山,当地人管它叫塔博尔山。波西米亚矿工经常在那里聚集,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了。老杨起家时带的那批手下,除了当佣兵时认识的老战友,就有不少是这条河沿岸的矿工。我感觉,他们组织和纪律比较好,可能也有这个原因吧。”
“经常参加土客械斗的矿工,在山里有集结点,还有自己的创新教义。”郭康点点头,总结道:“有点面熟啊……那他们战斗力强,就完全不奇怪了。”
“这个怎么面熟?”朱文奎有些奇怪,不过他也习惯了郭康的状态,没去深究:“那你觉得,这些人有前途么?”
“打是能打,但他们估计得重视内部问题了。现在被阿勒曼尼人压着,还无所谓;等打赢了几次,环境好了些,怕是就要分裂,乃至自相残杀了。”郭康摇摇头:“最后,怕是还会被阿勒曼尼国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