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七章 与黑死病共存 (3/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马人,特别喜欢他带来的明太祖檄文。其中有“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语句,更是广为流传。

    可能是因为朱元璋的事迹太有激励性,这话经常被人改几个词就拿去用,说是要学习“世界光复者”朱洪武的事迹,驱除蛮族,光复罗马。把这些思路,都融合了起来。

    而且,和后世的一些印象不同,黑死病也不是只有这一次,更不是肆虐了几年之后就突然消失了。欧洲地区,和埃及一样,也是频繁爆发的。

    欧洲的官僚体系远不如天方教世界完善,记录也经常不完整,但就算如此,也可以断定,这个时期里,欧洲也至少有17次严重的爆发。平均十一年,黑死病就要大规模卷土重来一回。至于小规模的,同样已经无法记录了。

    所以,郭康等人,对于瘟疫这个现象,以及后续的影响,其实是很熟悉的。只不过,由于资料短缺,不知道这些瘟疫,到底造成了多大的损害。

    而埃及的各种资料,尤其是底万政府的人口统计和税收记录,就能直接补足这部分的认知。

    按照资料,埃及的经济遭到的打击,可以说是毁灭性的。1389年的时候,黑死病在上埃及爆发,卢克索地区24000个费丹的土地,只有一千个在正常耕作。十年后,瘟疫再次爆发,埃及2200个村庄,有40个完全废弃,462个税收减少。农民不是病死,就是惊慌逃走,导致当地根本无法正常征收粮食。

    在城市里,小麦的正常价格是60到90迪尔汗,瘟疫爆发后上涨到了360。又过了十年,也就是郭康他们发起远征之前几年,同样的疾病又爆发了。这次,不止粮价上涨,商人还勾结起来,发国难财。而开罗的行政管理人员,不但不进行打击,还故意袒护粮商,限制其他人运输粮食进城,导致口粮涨到了上千迪尔汗之多。谢赫得知消息之后,罢免了开罗的总督,还紧急给市民发大饼,把粮价压到了600左右,但不管商人集团,还是黑死病,都不是他能抗衡的,因此也无法挽救整个局势。

    人口和经济的损失,对马穆鲁克政权来说,还是比较间接的。最直接的打击,是马穆鲁克和教法学者等精英人群的死亡。

    相对于欧洲,天方教世界的精英阶层,在面对瘟疫时,要普遍更加尽责。苏丹和埃米尔们一般会坚守本地,为了躲避瘟疫而放弃管理职责出逃的人,往往被视为懦夫,受到人们的鄙视,甚至有人被迫又返回岗位。马穆鲁克也往往会被派往一线,维持治安,组织民众恢复秩序。

    宗教学者和管理基层的教士们,在瘟疫期间也很尽责。按照文书记录,这几次大规模鼠疫中,乌莱玛阶层始终在坚持履行职责,组织人们祈祷,为死者义务举行葬礼,安抚恐慌的民众。

    所以,瘟疫之后,并没有出现欧洲那样,教会因为面对黑死病时无能的表现,乃至神职人员的种种丑态,受到人们普遍质疑的情况。相反,人们对于宗教和神职人员,反而更加信任了,毕竟人家有事是真的上……

    但这种结果,却很难说是不是好事。

    从统计看,马穆鲁克的死亡率,比普通平民还要高。实际上,第一次黑死病,就几乎把马穆鲁克阶层彻底摧毁。苏丹纳西尔·盖拉温有两万四千名马穆鲁克。他去世之后,几个儿子陷入内战,正好这时候黑死病爆发,导致马穆鲁克数量锐减。疫情之后,已经只剩下1001个人了。

    此后的苏丹们多次进行恢复的尝试,但很少有人成功。整个布尔吉王朝期间,皇家马穆鲁克的数量,几乎没有超越过一千人。

    更严重的是,黑死病对于儿童,杀伤力更强。15世纪初,也就是郭康这个时代,学者伊本·比尔迪根据底万户籍册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他发现,在一次75天的疫情中,损失了男人1065人、妇女669人、儿童3969人。

    在民间,这恐怕只能算是当代的众多悲剧之一,但对于马穆鲁克政权来说,却是致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