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开局一块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912 振兴大楚,称霸中原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此刻此刻,所有大臣心里的反应都是一样的——早该打了!

    怎么才打啊!

    别说是劝阻了……大家甚至都觉得楚王到现在才决意用兵,是不是有点儿过于保守了……

    楚国现在到底有多么强盛?

    短短五六年时间,大楚各地的粮仓粮囤——不管是官仓还是民间的粮缸地窖……已经全满了!

    甚至去年秋收的时候,淮南、巴蜀两地的民间粮仓因为堆得太满了,只能将往年的陈粮从库房里倒腾出来……按照屈原新法,民间如果没有得到批文允许,是不得将粮食卖往外邦或者海外的,只能在国内兜售。

    可是国内四海升平,哪儿都不缺粮食……这些往年的陈粮哪怕是贱价兜售,也根本卖不出去。

    走投无路——那些民间的粮商只能恳请当地的官员向郢都写信,祈求宋哲能准许他们将这些往年的陈粮卖往北方六国或是海外。

    莫敖宋哲得到那封奏报,思忖良久之后,写了个‘准’字。

    最后——那批粮食一部分送往赵国,换回了近二十万人口;另一部分则运往海外,和那些海岛上的土著人做交易去了。

    粮食多到放不下——楚国如今的富庶程度,可想而知。

    至于军力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楚国现在采取武军和戍卒相结合的方式,全国上下,拢共约有戍卒、郡兵约二十余万。

    除了各地城池里的少量戍卒之外,大部分戍卒都集中在陇西的洪石头麾下以及丹阳的廉颇麾下,陈兵在秦魏韩三国的边境。

    仅仅是这二十万戍卒,就已经唬得秦魏韩等国全心戒备、如临大敌。

    楚国更有精锐的十五万武军——享受着高额的俸禄和待遇……早就该派上用场了!

    战国之世,是铁与血的交响乐、刀兵连绵的世道。

    一个邦国手里如果有一支强兵,整日白养着他们、眼瞅着士兵的年纪越来越大,而不用他们去打仗——那简直就是极度可耻的浪费行为。

    而楚国已经这么浪费了五六年的时间了。

    任何一个接触过楚国财务支出报表的大臣都会深深地心痛——养武军的支出,每一年都是天文数字……毫不夸张地说,每年养这十五万武军的日常花销,足以组织30-40万的戍卒军队,日夜不停地打仗了!

    须知大国争斗,排除了智谋和邦交策略上的差距之外,主要比拼的就是经济和军事了。

    经济方面,楚国独一档地领先——坐拥天下一半的土地、人口,每年的财政收入虽不敢说是北方六国的总和,却也相差不远了。

    军事方面,楚国更是强悍到令人侧目——且不提那十五万武军,光是洪石头和廉颇麾下那二十万戍卒,如今北方六国任何一个国家都拿不出来。

    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北伐!北伐!

    干死六国!以武止戈!

    ……

    见群臣毫无异议,甚至绝大多数大臣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熊午良微微颔首:“准奏。”

    “用兵对象和用兵规模,事属机密——其实寡人心中已有个大概,在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