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贡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四十二章 欲速不达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p;就连陈宽和韦彬,也只能站在那听候调遣,这次的乾清宫内部会议就探讨一个问题,西北这一战结束之后,该怎么“收拾”朱辅。

    “朕要的是声势。”

    朱祐樘道,“兵分五路,本来朕就只是一说,没想到唐寅居然就能执行下来。他的这份上奏,是头着几天快马送往京师的,以朕所见,他这么早就定下如此计划,为的就是能在秋收之前,把草原给横踏一遍。”

    张周心说,你对唐寅可真是有自信。

    有关唐寅的职位,虽也算是他张周举荐,但更多是顺着朱祐樘的意思。

    还是朱祐樘自己对唐寅非常看好。

    虽然从朝廷的明面上来说,唐寅以往的很多功绩,都不能拿出来吹捧。

    比如说,带兵到多壁城困守几个月,再比如带着朝鲜军队出兵,结果军队折损大半……这属于误伤友邦的情况,却非常符合大明朝廷的利益。

    最不能说的一件事,就是唐寅在朝鲜境内鼓动造反,还造反成功了。

    这在儒家,是以下犯上的事,就算是藩属国内部,也属于不可接受的,而你唐寅作为读书人,竟然搞阴谋政变这种事,你居心何在?

    就算朱祐樘觉得唐寅本事再大,用这个人,也要悄无声息去用,以至于在三边总制的人选上,朱祐樘不提,就连朝中最富有经验的那些老臣,都没想到还有这么个人选。

    张周道:“此计划很庞大,单纯在出兵上的损耗,可能就是几十万两白银。若是再加上战场上的损耗,很可能……需要六七十万两,甚至还打不下来。”

    朱祐樘笑道:“王琼不是上奏说,西北目前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吗?”

    “但是臣怕,将士们内心会产生一些波澜,毕竟很多士兵这两年一直都在各路战线周旋,军功犒赏的事,应该第一时间落实,而不应该如以往那样,需要等过个一年半载,才开始慢慢统计。”张周说出隐忧。

    西北有粮食,但其实没有贮藏太多的白银。

    白银这东西,大明出产太少,而这次派船出海到美洲,目前还没回来,也就是说第二批的白银没运回,第一批的基本上已经损耗殆尽。

    说也奇怪,就算是大明境内凭空多了几百万两白银,但被用下来之后,大明的物价并没有上升,也就是说,这批白银属于被消化在了民间……这也让张周感受到了大明百姓储蓄的强大。

    再加上白银的增加,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形成,会引发手工业的连锁反应,甚至还能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

    以至于张周觉得,再多搞个几千万两白银回来,稀释一下民间财富,也未尝不可。

    毕竟大明的经济太保守了,就是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都没有形成,更别说是有什么市场经济,最后的结果都是有银子花不出去,除了贮藏似乎也没别的更好用途。

    想买地?

    也要看是否有人卖地。

    在这时代,买卖田产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勋贵买个田回去,都会被人说侵夺田产,而本身土地又挂钩税收,朝廷各级衙门都看得很紧,加上户籍制度的严苛,导致大明百姓也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想搞点副业都难。

    当然张周也知道,这种情况还会再延续个几百年。

    朱祐樘道:“这五路人马,朕觉得震慑鞑靼人是够了,但想要一次踏平草原,还有点难。秉宽啊。如果可行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