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贡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一十九章 诡异的朝堂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p;   可就是在这么奇怪的氛围之下,唐寅当三边总制的事,在没经过几个回合的拉扯之后,就这么定下来,就好像显得这个人升三边总制是那么合情合理,没什么争议一般。

    但明明他的争议是最大的。

    在很多人看来,唐寅能应选成功,更多是因为多数人对他不了解,甚至对他的政治立场都不太明确,也不能说他就一定是唐寅的人,毕竟他从当官开始,跟张周接触也很少,谁让他一直都在外面出使,是个标准的“外交家”呢?

    至于他是不是张周的师弟,这个没人在意,那更好像是一种言笑,因为连谁是张周在道学上的师傅,都没人知道。

    那件事,更近乎于戏谑。

    对敌人情况不明,再加上双方在这件事上都有损失,或者说是各怀鬼胎,才导致唐寅升三边总制的事很快定下来。

    随后朝堂上再商议大的人事安排,就只涉及到南京。

    只在户部尚书佀钟乞老归田这件事上,皇帝再一次回绝,等于说……给了户部一定的准备时间,好像皇帝还没打算就靠这次,直接让张周身兼兵部和户部两部的尚书。

    ……

    ……

    朝议结束。

    大臣没有马上被准许出宫,他们会移步文华殿内,因为皇帝长期不临朝,导致有些事务被压下来,尤其是年后一些事,朱祐樘没有草率听内阁的意见,或是以司礼监直接朱批决定。

    而是要让大臣进行一番探讨,有的事也没关白于内阁,等于说内阁的权力被进一步压缩。

    皇帝没有往文华殿去。

    众大臣从奉天殿出来,往文华殿走的路上,有人想过来问问刘健的意见,却被李东阳有意给挡开。

    李东阳低声道:“若以唐伯虎为西北军务总制,会有何麻烦?”

    显然在提前所有预案中,都没提到唐寅这个人。

    他们甚至都准备过让张周为三边总制,商讨过有关的对策,可唯独唐寅……不是说他们瞧不起这个人,而是唐寅的情况很特殊,他人在辽东看起来是不可抽身的那个,且在资历和名望上,他跟王守仁、陆完等人的差距有点大。

    这也就导致他们在朝堂上应对不足,在诡异氛围中,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接受方式。

    那就是,不是陆完,就算真的是不受我们控制的唐寅上位,我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刘健道:“你应该问,如今户部的事务,该由谁来做主。”

    “嗯?”

    李东阳政治思维也是清晰的。

    唐寅当三边总制这件事,既已无法挽回,那就先把事放下来,若是唐寅真不能抽身,最后还是要另择人选。

    如果是,那也无妨,至少先把陆完按在了京师。

    而陆完留在户部为左侍郎,加上佀钟退休在时间上已很迫切,那就导致户部很可能会完全落到张周手上。

    “那右侍郎……”李东阳提出了新的见地。

    我们先把户部右侍郎的职位,攥在手上。

    毕竟陆完升了左侍郎,他的位置目前空缺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