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贡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一十八章 皇帝卖瓜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br/>
    “从今年二月初,鞑靼连番犯宁夏花马池等地,地方镇守等官以兵马拒之,虽有成效,却也是损兵折将,以前线闻报,鞑靼以火器来袭,摒弃以往铁骑突进的战术,是为对国朝边军将士战术的仿效,不过其并未有神威炮等有大杀伤之物,以至于得其形而不得其髓。”

    朱祐樘说到这里,语气中还有些得意。

    看来朕培养出来的边军将士,跟鞑靼人打火器交锋战,还是不落下风。

    鞑靼人就算想模仿,也模仿不来。

    刘健走出来道:“陛下,西北之战弊端呈现,当重修宁夏八百里关隘,以强化防备,以防鞑靼再次来袭。”

    朱祐樘道:“关隘是要重新修缮,但如今战事未休,一切还都要等结果。朕临时将总制延绥等处军务的王琼调回京,乃是因为他在三边等处,并未有效做到锐意进取,却往往失敌先机,太过于保守了。”

    在场大臣一听。

    这还得了?

    一个喜欢打仗,且有能力打仗的王琼,都被皇帝认为是保守守成?那要换什么人去,才能算得上是有进取心?

    那大概只有把张周安排过去,再或是让王守仁去,才更合适了。

    朱祐樘问道:“诸位卿家,如今西北仍不消停,朕也不能就这么把人给撤了,而不补新的提督军务过去,你们觉得,以谁去更为合适呢?”

    李东阳当即要出来举荐马中锡或者是史琳。

    这事由他出来推荐,就是为了彰显内阁在这件事上的立场,而放弃了之前让别人出头,而自己在后面观望的传统,也是内阁要转向前台,甚至走到抗争第一线的征兆。

    但还没等李东阳走出这关键的第一步,就被刘健侧目看一眼,李东阳随即会意,没有走出来。

    战术虽定,但李东阳也是懂得审时度势的。

    刘健这意思分明在说,皇帝这是藏着陷阱呢,他表明了王琼被撤换,重点在于太过于保守,而你看看我们要选的两个人,一个史琳一个马中锡,哪个不保守?比王琼与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现在的重点,不在于我们推荐谁,而是要看皇帝中意于谁,我们先挑这个人的毛病,然后再把我们的人推出来。

    你皇帝不是定调说要进取吗?

    这种事,就是嘴上说说而已,王守仁很进取?还是陆完很进取?

    就算他们头铁,听令之后第二天就能出兵,已经显得很进取了,但这种模棱两可需要定义的事情,只要我们站在反面立场就行。

    我们就说他们也不够进取!

    能拿我们怎么着?

    半晌,在场都没人出来吱声,本来也都在等李东阳出来给奠定基调,李东阳不出来,很多人也在猜,这场面是有什么不对吗?

    陈宽走出来,高声问道:“诸位臣僚,陛下是问,有谁适合接替王军门去总制三边军务,要做到能击退鞑靼人,还能稳定军心,还能震慑宵小,令鞑靼人不敢来犯呢?”

    此条件一出,在场的人瞬间明白为什么李东阳不出来说话了。

    这条件这么苛刻,先提谁,那就是把谁往火坑里推。

    这么有用的人,天下之间舍那张秉宽还有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