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大致的范围都没有呢?
陈宽带着几分好奇,这才恭谨道:“奴婢也只是道听途说。”
“那就说说你道听途书来的东西。”朱祐樘道。
陈宽道:“如今朝中呼声最高的,莫过于二人,乃是新建伯和户部右侍郎陆完。”
“嗯。”朱祐樘点点头,道,“都是秉宽欣赏,且在疆场上立过功,在西北也有名望,能把事务撑起来的。”
陈宽随即道:“不过按照以往的规矩,总制西北军务之人,应当有在朝为侍郎的经验,而这个,新建伯则要处于劣势。”
这就是委婉告诉皇帝,王守仁他不合适,他没有在朝当侍郎的经验,虽然陆完当侍郎也不过才一年多,但好歹人家陆完当官时间比王守仁久,经历过的事也多。
人一旦老成,那就显得持重,做事更稳当,在应对人情世故上会游刃有余。
至于那愣头青一般的菜鸟,就算再有本事,也只适合在他的小圈子里过活。
朱祐樘没有去评价王守仁和陆完孰优孰劣的问题,再问道:“难道朝中都认为这两个人合适,没有旁的意见?”
陈宽知道,皇帝这是想问,传统文臣那边支持谁。
陈宽道:“自然有的,不过有些消息,并不对外泄露。但以奴婢所掌握到的蛛丝马迹,有些人在私下议论,除了这二人之外还有谁合适,主要所推的,就是工部左侍郎史琳,他曾在成化时多番主持边务,可说是经验和人脉都有,且他更老成。”
朱祐樘这次很直接摇头道:“史琳嘛,太迂腐了,如果是换了十年前,有人推荐让他去总制三边军务,朕觉得他非常合适。但要说现如今,以这样迂腐的老臣前去,只会让西北的军务陷入一潭死水。”
陈宽一听就知道,皇帝对传统文臣那边所支持的,报以鄙夷和排斥的态度。
对他来说就是好事了。
因为他所属意的人,是陆完,这名义上可是张周派系的人。
陈宽道:“陛下,奴婢不明白,如今这位三边总制做得有何不好的地方,若是留他在西北,或是能稳定军心。”
在这种时候,陈宽很懂得不能引起皇帝的怀疑。
就算支持一个人,也一定是往相反的方向去说。
且说王琼比较合适留任,这是非常讨巧的。
一来这是张周派系的人,并没有令皇帝憎恶,这个人本身也合适,不然皇帝先前也会让王琼担当此任。
且还不用担心皇帝真的考虑这个人,毕竟有人顶上去的前提,是皇帝真的要撤换,既然皇帝已动了这心思,其实是收不回的……总不能换了半截,最后告诉朝中人不换了吧?
就算真不换了,他陈宽也会有稳定军心的功劳,且在陆完那边也好交差。
你看,皇帝都没换,我怎么把你推荐上去?且我还告诉你,是我让陛下考虑王琼留任的,皇帝对我的话如此采信,那下次皇帝真要找谁去替代王琼的时候,你来不来巴结我?
朱祐樘没那么多心思,他只是摇头道:“该换回来了,在某些地方,他做得是不错,但进取之心还是不行啊。”
陈宽一琢磨,这个“进取之心”听着就很刺耳。
但他也没太往心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