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眼前这个皇帝已经控制不了,那就退而求其次,先把太子给培养一下,让他能做到“拨乱反正”,到时张秉宽不照样完蛋?
陈宽笑道:“两位阁老知晓便好,以后这内阁怕是要热闹起来了,人多,能做事的人就多。两位阁老也不必如此辛苦了。”
这话让李东阳听了就不太舒服,李东阳道:“人也分两种,能帮上忙的,和帮倒忙的。”
“呵呵。”陈宽当然明白李东阳的意思,笑了笑道,“两位阁老,不打扰了。”
……
……
陈宽出了内阁,心情也算是愉悦,因为他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子,暂时看来是保住了,皇帝没打算撤换他。
也可能是真的没合适的人往上选用。
这两年司礼监内接连换了几人,更迭频率可说是比内阁要大。
“陈公公,内阁以后,可就是二人对二人,这格局让人看不懂了。”韦彬道。
陈宽道:“以后不可能是四个人,还会是三个的。”
韦彬道:“那就是有一人要退下来?会是何人?刘阁老,还是李阁老?”
“这谁知晓?”陈宽到,“他们自己也能料到是这结果,只是他们嘴上不说。很多事还是先保持面上的和气,若等人退下来之后,或许就没那么多执念了。这人啊,就是在位的时候去争,等退下去之后再看今日,真是让人悔不当初,实在没什么意义。”
……
……
朱祐樘派人去通知了内阁有关朝廷人事安排,但却说得并不是很详细。
至少王琼和陆完的事就一个字没提,而有关张周的事,皇帝显然也没打算就当下去说,虽然他已跟张周商议,让张周同时令兵部和户部两部的尚书。
不过随着皇帝都派人跟朝廷衙门打招呼,林瀚升吏部尚书,以及王鏊入阁的事,算是彻底定下来。
这可说是近两年来,朝中最重要的人事安排。
二人府上瞬间涌入不少人去拜谒,而作为当事人的他们,自然还不想去应付那些场面事,因为他们自己也没太搞清楚,皇帝这是准备放弃廷议的传统?直接把所有官员变成内廷旨意授与的传奉官?
真就是装都不装了?
张周是比朱祐樘的圣驾晚一天到京的,他先去了一趟西山,回来时,是与朱凤一起走的。
因为西北捷报已经传回,京师周边的防务已经松懈下来,之前可说是“虚惊一场”,虽然宁夏距离京师可说是山长水远,可一旦边疆有什么大事,京城总是需要做出应对。
西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做了几天的戒严,也是因为西山乃是京师周边最重要的城镇,但防御等级显然又没有那么高,主要是没有什么天险去守。
“张兄,这趟去东边,本以为战事会在东边发生,可到现在东边都还一片寂静,怎么西边就开始出了大战?还险些酿成大祸呢?”
朱凤骑在马上,他人即将到京,心也跟着飘了起来。
张周目视远方道:“辽东可能要遭遇麻烦了。”
“什么?”朱凤不解道,“辽东不过是跟女真人交战,就算是加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