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扰边,各处的战事需要你来统筹。”
朱祐樘最初派人去请张周出来时,显得有多么急迫的事情。
但等张周到了皇宫,才知道朱祐樘其实也是小题大作。
更多是因为,朱祐樘见不到张周,对于朝中事务有点没底,这是君臣之间的信任。
“秉宽,内帘的事,如何?本次乡试,可有选出适合的人才?”朱祐樘问道。
张周道:“臣出贡院时,刚开始开弥封,解元的卷子已经定了,文章和才气都很高,臣也知道名字,叫谢丕,乃是谢阁老家的二公子。”
“哈哈?是吗?”朱祐樘一听,登时开怀大笑起来。
在朱祐樘看来,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谢迁平时在朝中跟张周为敌,现在张周却成了谢迁儿子的座主,以后谢丕见了张周要恭恭敬敬叫一声先生,这让谢老儿的老脸没处搁。
朱祐樘道:“听说李阁老家的孩子,也在这次顺天府乡试应选者中,可有他的消息?”
张周笑着摇摇头道:“还不知是否中了。”
“如果都中了,才有意思呢。来年春闱,你再主持一番,到时候……哈哈。”
朱祐樘正说着,这边李璋进来,告知有关午膳已经准备好的事情。
“去把太子也叫过来,顺带拿上他的文章,秉宽啊,帮朕参详一下,看太子的文章如何。朕也知道,他距离举人是差得远,但朕也想知道他所写的文章到底怎样。”
“是。”
……
……
午膳开始。
朱祐樘没有等儿子来,就跟张周一边吃饭,一边谈及有关西北的战事。
“威宁海周围倒也太平,鞑子现在已经分成两派,以朕所知,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现在已是腹背受敌,也跟他之前出兵蒙古右翼,导致人心不和有关。”
朱祐樘道,“但现在蒙古右翼,除了火筛之外,其余几部,仍旧没有归顺大明的意思。他们还在跟巴图蒙克周旋。有线报传来,说是今年里,巴图蒙克已经几次派使节去各部讲和,他们的意思是要一致对外,就是联合起来找国朝的麻烦。”
张周道:“陛下,以臣所见,已经出现了裂痕,再想修补,也就难了。现在草原上各部的人心都已经无法凝聚,巴图蒙克就算再想弥补,也是徒劳。”
朱祐樘一脸笑意道:“这还要靠我朝的兵锋强盛,如果像以前那样,边疆将士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打理不好,鞑靼人还会有什么顾虑呢?他们该兼并兼并,该讲和讲和,到头来还是会威胁到大明的边疆。”
“陛下谬赞了。”张周显得很谦逊。
“秉宽,正好朕这里还有一些兵部的公务,涉及到边关的,你回去的时候一并带上,帮参详一番,给朕总结一下。有些事,朕也不好去下定论,现在朕更想知道,如果鞑靼人还敢来犯境,会走哪条路,朕想再给他们一点教训。只有他们以后过不下去了,想的是如何投靠大明,而不是来抢掠,朕才觉得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朱祐樘说着,又让李璋给张周抬了两箱子的奏疏。
张周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在贡院主持乡试时,朱祐樘这边对什么军方的公务,基本就没处理过。
不是朱祐樘没信心,而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