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意思诉苦?
李荣道:「宁夏本地守军,数百里奔袭,连日连夜未曾休整,将士们早就疲乏,且火弹等消耗过多,与鞑靼正面交战的优势已不存,此时若想全面将鞑靼人合围甚至是全数歼俘,非要有各路人马的通力配合不可。」
按照一般道理来说,太监在朝堂上不能诉说自己的意见,更多是作为皇帝跟大臣之间消息的转换器。
说白了,就是个传话的。
而李荣如此出面为杨一清和宁夏本地将官说话,皇帝也丝毫怒气没有,这在有经验的大臣看来,这完全是皇帝授意的,也就是说,朱祐樘一早就知道可能会有人借题发挥去攻击杨一清放任鞑靼人撤走。
「咳咳。」
朱祐樘突然咳嗽了两声,就在众大臣以为他这是清嗓子准备开场白时,朱祐樘随后又不做声了。
李荣继续道:「此战中,保国公等人表现差强人意,错失战机。」
又是不符合李荣身份的言论。
这话,本应该是由旁人来说,由直谏的言官去参劾,不该由李荣挑起话题。
哪怕是言官去参劾了,或许皇帝也会回护朱晖,毕竟朱晖可是朱祐樘派出去领兵的,现在朱晖表现不好,说明皇帝「时任不明」,这不是在打皇帝的脸?
先前刚说完话,都还没退回臣班的屈伸继续道:「保国公战时畏敌不前,多次延误战机,令鞑靼驰走于大明疆土如入无人之境,是乃为将者不能护其民,论罪当斩!」
这下不说是什么罪名了,直接说罪刑。
杨一清那边好歹还有军功当底子,最多是论个罪,然后「功过相抵」。
换做是朱晖,虽然这老小子也有河套之地杀敌的战功,但那点功劳……完全不能跟他的过错相比,直接弄死算了,削夺爵位什么的都是便宜他了!
真以为出去领兵不需要负责任的?
李荣这次没有应声,而是回头看着朱祐樘。
出面挑起个话题,发表一点意见,李荣在朝堂上还是有此资格的,但要是去给朱晖的行为论定,甚至是要论罪的话,那就非要皇帝亲自开口不可。
「嗯。」朱祐樘只是喉咙里发了一声,似乎很认同屈伸的这种说法。
朱晖那混账……好像是弄死比较好,辜负了朕对他的信任。
但只是这一声,好像还不能把朱晖给判死刑,随后朱祐樘瞄着一旁的刘健等内阁三人,却也只是用眼神交流,没说话,好似在说,你们内阁不出来发表一下意见?
众大臣多少有点吃不消。
皇帝刚才喉咙发出这一声,还有咳嗽的时候,虽不是中气十足,但好像也没失声,怎么今天一句话都不说,反倒是这样打哑谜?
刘健此时是不得不出来说话,他举起笏板道:「陛下,此战尚未有最终的结论,若以此时来论功论罪,只怕会对军心有所影响,当在战果出现之后,再行议定。」
「嗯。」
朱祐樘又是应了一声。
既同意屈伸要给朱晖治罪的说法,又同意说现在不适合论罪?
皇帝的意向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猜?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