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贡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九十一章 瞪眼都来不及 (3/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只怕并无死战之心。」

    朱祐樘抬头望着张周,眼神带着迷惑。

    李荣在旁问询道:「那张先生啊,如此您还同意让保国公领兵?他……」

    李荣说到这里,突然觉得哪里不对,他想到,这次出兵的领兵人选,好像并不是张周这个兵部尚书定的,其实是朱祐樘自行做出的决定,但具体背后君臣二人是怎么商议的,就不为他李荣所知晓。

    「保国公虽然并未抱死战之心,但此人有一点好,那就是会趋利,这跟西北很多地方的将士秉性相同,这就需要在此战中,有人打出第一战的威势,确保能奋勇杀敌,如此一来保国公等趋利避害的将领就不得不引兵上前,如此……合围便可成。」

    张周分析了局势。

    说白了,靠朱晖、陈锐、李鄌、张延龄这些人,远不如靠杨一清靠谱。

    关键时候还是要靠一些有风骨的文人,虽然这群人平时啰哩啰唆的很讨厌,但涉及到家国大事上,他们大

    抵也知道撤退会背负责任,有时候是不得不上。

    历史上这一年鞑靼小王子的寇边,是由宁夏巡抚王珣、总兵郭鍧和镇守太监张僩领兵完成的,石沟城一战虽然没有太大的胜果,却也将鞑靼人给逼退。

    现在只是把王珣换成了杨一清,张周觉得,杨一清在军事素养上,至少比王珣还能强一点。

    更何况有花马池捷报打底,还有火器的改良,如果这样杨一清这个地方巡抚都要避战的话,那他简直不用混了,别说是回去养鸡,下诏狱问个死罪都不为过。

    杨一清现在还没在大明发光呢,就这么自寻死路?

    「秉宽,朕想明白了。」朱祐樘也不去分析局势了,他感慨道,「下次朕还是不会如此冒险了,让你的人去,或者朕与你一起去,这样朕就放心了。不至于在这里思来想去,最近心情焦灼,朕也不知该如何排解。」

    张周笑道:「只要西北一次捷报,就是治陛下心病的一剂良药。陛下您不必担心,此战并不关乎到决定性的胜利,以后这种等待战果的时候还多得是,陛下更应该保重躬体,等一次次的捷报传来。」

    「哈哈。」朱祐樘听完之后果然心情好了很多。

    连李荣等几个太监也佩服得不得了。

    他们都在想,什么捷报是良药,你张秉宽的话才治病良方,要是没你在,现在陛下还不知要紧张到什么程度。

    「对了陛下,最近臣又琢磨出一些小的改进,涉及到火炮和火铳的,同时对于造这两种东西有了心得,以后在城外铸炮也方便和容易了许多,等再给西北边军配备个几百上千门,以后开战更加容易。」张周再给朱祐樘画饼。

    「好,看来还是要等啊,不能太着急,朕已经在期待与秉宽你并肩,踏平草原的一天了。」

    朱祐樘心中充满豪情,这是他自登基以来,好似最有君王底气的时候,而这股底气完全是由张周带给他的。

    东宫内。

    入夜之后,朱厚照不用读书,便让几个太监围坐在沙盘之前,跟他一起参谋军情,当天来的还有个「稀客」,就是之前被派驻出去为研武堂守备太监,其实是被赋闲的刘瑾。

    刘瑾在研武堂内存在感不高,但他却很用心学习,主要是他知道大明的储君好这口,他想用学习来弥补不足。

    而实际证明,刘瑾在聪明程度上并不低,且他有一股锐意进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