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实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87章 挖不出来的矿 (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文军说:“机器更稳妥,能在底下准确找到矿脉,而且也能一边挖一边实时监控地层的稳定性。”

    陶光明:“你是打算在所有矿上面都用无人设备吗?包括各个大洲的所有矿区?”

    李文军:“嗯,其他没问题。就大鹅.......”

    那个人习惯对所有事情有绝对掌控权。就连矿区里都安插了心腹。

    李文军要是全换成无人设备和自己的技术人员,就彻底杜绝了外人对矿区的影响。

    那人肯定不会允许。

    陶光明:“那样我也支持你。可是你又买了几个煤矿。据我所知,那几个煤矿都属于极薄煤层,开采难度大,劳动强度高,没什么利润的。是大家都不想碰的鸡肋。你怎么还专门买这种。”

    李文军:“现在厚煤层基本都有主了。这两年煤炭价格节节高攀。我们的炼焦厂,钢厂和化工厂什么的需求却越来越大,所以只能另辟蹊径。中国的薄煤层煤炭资源储量约占总储量的20%,开采量却极其低。”

    陶光明:“你就没想过,为什么开采量低吗?那是因为别人不想挖吗?那是因为挖不出来啊。薄煤层厚度小于1.3米,极薄煤层厚度小于0.8米。成年人压根进不去,所以才挖不了啊。”

    所有人一脸无奈看着他:听听你自己在说什么?你这家伙有时候反射弧真是长到人神共愤。

    陶光明被大家盯着,意识到不对,想了想,才恍然大悟:“哦,用对无人设备,小型机器人就能自由进出了。”

    李文军:“如果全部用机器人,以后所有矿洞都不用开那么大。只要够传送带把矿石运出来就行。矿洞小,支撑反而越简单,用几个液压设备就搞定了。”

    季青韬他们也被提起了兴趣,问:“既然是极薄煤层,那用普通的机器人应该不行吧。”

    李文军的机器人针对性都比较强。而且这种单一且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让其他功能的机器人来做既不合适,也不经济。

    李文军:“嗯,几个月前,我已经叫董庆军组织了几个刚进来的大学生,去设计专门挖煤挖矿用的机器人了。”

    董庆军现在除了研发,还有一个默认的任务,就是培养有潜力的新人。

    因为他脑子活,比较能接受奇奇怪怪的观点,经验丰富,又没什么架子,脾气还好。

    说的好听点有点像企业里的辅导员,师父,说得不好听就是,幼儿园老师。

    毕竟“有潜力”这三个字,并不代表里面每个新人都能如人资部门判断的那样发展。

    既然被陶光明问起这件事了,李文军决定找时间去看看董庆军的机器人研发得怎么样了。

    毕竟这关系着他新栽的“摇钱树”以后能不能稳定的掉钱下来。

    还没走进去就听见里面在讨论。

    “来,我们重新回顾一下这个机器人要具有的功能,万一有遗漏也可以在投入测试前改进。”

    “我先说。因为开采空间狭小,所以采矿机器的外形尺寸必须严格受限,同时还要集成各种功能模块,如切割、装运、支护等,在实现设备小型化的同时,要保证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适应恶劣的井下作业环境。”

    “因为极薄煤层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可能存在断层、褶皱、破碎带等地质构造。煤层在地下也不会是水平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