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穿越指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148【殿试考“炼丹”】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崇彦问。

    朱铭说道:“修身齐家治国。”

    众人反复讨论,都在猜测皇帝的出题心思,一直出城回到客栈还在说。

    也有士子暗自窃喜。

    比如来自川中的何粟、何棠、何榘三兄弟,他们今年全部考中进士。而且属于蜀学弟子,平时喜读佛经道书,把《周易参同契》都研究烂了。

    历史上的何粟,便是今科状元,后来弹劾扳倒王黼等奸臣,靖康年间还负责与金兵谈判。

    刚开始是主战派,渐渐变成以战促和。

    由于他崇信道术,还主导了“六甲神兵守城”事件。昏聩至此,也是病急乱投医了。

    酿下大错之后,何粟又与张叔夜领兵巷战,打得金兵答应和谈。金人请宋钦宗出城亲自谈判,也是让何粟回去传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何粟在靖康年间的行为,有时正确,有时糊涂,既想得出让六甲神兵参战这种昏招,也他娘的有勇气组织巷战。去了金兵大营,虽吓得浑身发软,却又始终不失体统,尽量为大宋减少谈判损失。

    最后绝食而死,是个很难评价的复杂人物。

    ……

    尚药局和御药院的太监,互相敌视竞争,随时盯着对方的错漏。

    殿试答卷糊名时,竟然无一人作弊,更无串通外臣之举。

    今年是分权之后的第一次科举,他们还没斗出胜负。

    而礼部的出题官员,甚至不知道考题是啥,因为宋徽宗锁院之后,临时更改了殿试题目。

    北宋末期的殿试文章,也是要誊录为朱卷的,不拆名连笔迹都认不清。

    初考官共有10人,国子司业陈询,便是其中之一。

    陈询看完朱铭的试卷,从掺杂在其中“道用”理论,就已经猜到这是谁的卷子,直接批注道:邪谈怪论,不知所谓。

    初考官们写下评语之后,还要交给覆考官复核。

    覆考官强渊明看完朱铭的卷子,给出完全相反的评语:才思敏捷,义理清晰,论中杂谏,正直之士也。

    强渊明是蔡京的老伙计,属于蔡党元老级人物。

    但如今已跳出五行之外,不再掺和政治斗争,安安心心做帝党,顺便负责太子的教育问题。

    既是帝党,自然懂得揣摩圣意。

    朱铭的文章,前几百字都在讲修行,皇帝看了肯定喜欢,强渊明当然要给好评。至于后面几百字的劝谏内容,也符合儒家的政治正确。

    亦有那真正的正直大臣,看完文章眉头紧皱,搞不清楚朱铭的立场。

    前半段讲修身,还扯什么炼精化气,简直一派胡言,很明显是耽于修道之人,而且很可能以道法谄媚皇帝。

    后半段讲治国,又在厉行劝谏之言,规劝皇帝要善待百姓。

    此人究竟是正是邪?

    于是乎,这些正直的覆考官,给朱铭的卷子评价为中下等。先是驳斥其掺道入儒,又肯定朱铭的劝谏之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