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士兵领到的军饷,还他妈不够交税的。
另外,弓箭手招来种田的佃户,由于需要负担苛捐,也都纷纷选择逃亡。河东路那边的营田佃户,最高纪录是三个月内逃走40%。
朱铭都听傻了,确认道:“边军都在饿肚子?”
“不饿肚子,俺们冒死逃回来作甚?”那些士兵反问。
朱铭彻底无话可说,他是知道历史事件的,明年大宋和西夏就要开战了。而且是西夏主动发起进攻,西夏先动手的原因,正是得到了大宋边军缺粮的情报。
那么多军饷和军粮,到底进了谁的口袋?
朱铭又问:“你们逃回家乡,就不怕官府抓捕?”
“大不了做盗贼。”那些士兵理所当然的回答。
“好志向。”朱铭哭笑不得。
南宋初年有所谓的“中兴四将”,即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
张俊就是这里的弓箭手,前些年被招去甘肃天水戍边,此时已经逃回凤翔府做盗贼。
所以啊,留在边疆容易死,逃回来做盗贼还能活,今后有的是机会洗白身份,甚至能够混成中兴名将。
“诸位相公,登船了!”
李含章牵着战马上船,笑着对朱铭说:“这匹马买得值,稍微照料便能恢复,得找个地方抹去其官印。”
朱铭说:“边军在饿肚子,三郎有何想法?”
李含章感慨:“我一个举人,还能有啥想法?只能同情这些弓箭手,不报官抓他们。”
陈渊走向官船,又转身回望那些逃兵,表情阴沉很不好看。他自不可能苛责逃兵,只是痛恨贪官污吏,把大宋的军队搞得糜烂至斯。
忽有几骑本府厢军,在军官的带领下冲来。
由于宋代的军事政策,没有中央调令,地方自主出兵只能在十人以内。
那些逃兵却有十多个,而且拥有武器和战马,他们面对官府抓捕,纷纷拔刀拉弓予以迎击。
逃兵们几箭射出去,厢军骑兵纷纷停下,目送那些边疆逃兵离开。
谁特么愿意拼命啊?
只需将这些逃兵驱逐,别光天化日之下做买卖便可,回头随便交差就应付过去了。
朱铭站在船头,看着岸边的“官贼追击战”,不禁说道:“今日所见,叹为观止!”
白胜说:“陈都头(陈子翼)却往秦凤路投军了,也不晓得他过得咋样。”
朱铭说道:“他不一样,他自带战马和兵器,又有武艺在身,混得肯定比普通弓箭手更好。至少……应该能吃饱饭吧。”
古三笑道:“只能吃饱饭,那也太惨了,他家本来就有钱。”
“看他能熬几年,说不定还能建功立业呢。”朱铭忍俊不禁道。
石彪说:“别个都不能信,俺只跟着都头。”
前方便是郿县县城,残破不堪,人口稀少。县城所能征收的商税,只有辖下斜口镇的一半(斜口镇隶属于郿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