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穿越指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后记九十一·好男人不能夜不归宿 (1/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赵京京身边的侍女,个个都有技艺,皆属储备人才。

    她们一般十五六岁出阁,也即正式单独接客。

    初夜价格极高,甚至还会搞拍卖。

    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出阁之后的路线也不同。大部分都只能去做蓝倌人,少部分可以晋升成为红倌人。

    也有走清倌人路线的,她们会继续跟在赵京京身边,直至发展到拥有单独院落的实力和名气。

    比如,此刻挨着石怀的侍女,去年就已经正式出阁了。

    但她还留在赵京京身边,继续积累经验和名气。偶尔赵京京身体不便,又或者客人非要留宿,她就会代替赵京京待客。

    代替接客之时,说不定就得到某位恩主青睐,帮忙宣传一下突然名气大涨。

    那侍女从石会长身边离开,取来拍板坐于堂前。

    服侍曾忭的侍女,则掏出一支笛子。

    又有一个吹笙的乐工进场。

    其余三位侍女,许是因为年幼,技艺尚且不精,还不能参与公开演出。

    赵京京自己则怀抱琵琶,演奏弹唱散曲小令。

    “挣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处名园,一采一个空。难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另一个时空,这玩意儿应该叫元曲。

    它的最初形式,源自唐代的酒令,到了宋代进一步发展。

    有专家说宋金散曲大流行,是因为胡乐嘈杂、变化迅疾,导致中原和江南语言难以适应,于是就有了散曲这种新声。

    只能说,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更有可能是受众群体下沉,毕竟散曲在宋代就有雏形了。

    诗词的受众更狭窄,地位更高。

    散曲的受众更宽泛,权贵富商,贩夫走卒,都可以听。

    可以理解为一种面向大众、歌词可俗可雅,而且变得更市井化的古代流行歌曲。

    散曲往往配合杂剧演出,这就更受底层百姓欢迎。

    它是音乐、诗词世俗化的必然结果。

    赵京京反复歌唱此散曲小令,歌声因为歌词的含义,似乎也变得俏皮起来。

    一曲唱罢,众人鼓掌。

    石怀笑道:“半年不来,京京却是转变风格,居然变得戏谑俏皮起来。”

    赵京京说:“什么都得尝试一下,否则高雅词曲唱得太多也招人烦。诸君若是不喜,奴便再唱一阕雅词。”

    “此曲看似大俗,实则大雅,讥讽意味十足。不知是哪位名家所填?”朱世镕问道。

    赵京京说:“北京燕山府的王和卿。前几日新填的,通过电报发来,恐怕东西二京还没几人听过。”

    这话把谢衍给听乐了,电报居然用来发送歌词。

    曾忭问道:“这首散曲是在讥讽哪位权贵?还是权贵家的纨绔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