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穿越指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后记八十·好多小钱钱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时间过去两三分钟,机器暂时关闭,查看记录矿石粉碎情况。

    “有用,有用,许多铁矿石已经碎了!”

    “大致估算一下,各种大小的矿石比例是多少。”

    “……”

    机器很快重新开启,过两三分钟再次关掉。

    接着又更换不同大小的钢球,按照之前的方法继续实验记录。

    磨完铁矿,又换石灰石矿。

    此后还要更换齿轮组,调节球磨机的转速,看各种矿石在什么转速的研磨效率最高。

    数日过去,工部收到电报。

    电报很快到了工部左侍郎包次翁手里,他急匆匆跑去找尚书陈文昭,喜滋滋说:“陈相公,球磨机果然好用。”

    陈文昭问道:“效率能提升多少?”

    包次翁说:“磁州那边还在继续实验,但据他们在电报里声称,相比以往的蒸汽舂锤,球磨机快了十倍不止。而且,研磨出来的矿石更均匀,他们打算把球磨机造得更大。”

    “提升十倍不止……”

    陈文昭嘀咕道:“这下跟小谢学士谈专利买断,可就得花大价钱了。”

    包次翁说:“球磨机运用广泛再贵我们也不亏。”

    确实稳赚不赔,所有需要研磨物料的工厂和矿山,都是各种类型球磨机的潜在客户。

    陈文昭说:“我跟谢家有些渊源,不方便跟他谈价钱,你来亲自负责此事吧。”

    若非谢衍有一个驸马身份,工部根本不需要左侍郎出面,顶多派一个工部主事就能打发掉。而且,压价会压得特别狠!

    包次翁领命离开。

    很快,负责铁路的右侍郎张梦熊又来了:“陈相公,这是真太铁路的最新方案。滹沱河太宽了,不可能把铁路修到真定城外。只能修到真定城的对岸,如果想把货物运到真定城,必须卸货之后改为船运。”

    “问题不大,”陈文昭说,“修建真太铁路,主要是为了把山西煤炭,运到中原、南京、淮南、浙江去。”

    问题虽然不大,却必须上报内阁。

    滹沱河在山西境内还不算特别宽,穿过太行山来到华北,水势突然减缓,河面陡然变宽。

    有多宽?

    十几里!

    一直到清朝末年,河面宽度都还有12里。由于施工难度大,架桥费用也昂贵,晚清政府只能放弃建桥。

    于是,本该修到正定城外的正太铁路,终点站就此变成了石家庄。

    这个时空,也只能修到石家庄。

    因为现在的滹沱河,比晚清时候还更宽,它一直流到藁城才一分为二。其北道从藁城北边流过,其南道甚至流经宁晋县。

    当然,此时没有叫石家庄的村庄,附近倒是有一个石邑镇。

    石邑城的历史,可比真定城悠久得多,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了,到北宋初年沦落为一个小镇。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