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谢衍说道:“必须选一个吗?”
老会长说:“你当然可以什么都研究,数学、天文、地理这些一起搞都行。但人的精力终归有限,能先选定一个主方向最好。”
“那晚辈选物理吧。”谢衍随便说了一个。
老会长摇头笑笑:“我还以为你要选化学。”
“都可以。”谢衍说道。
闲聊之间,临时大会结束,谢衍又收到十多张名刺。
名刺就是古代的名片,多用红纸书写。喜欢玩复古的,也可以用竹片、木片来制作。
更正式的则属于门状、名状,主要用于登门拜访贵人,一般使用红纸金字书写,但用绫罗锦缎来制作的都有。“投名状”这个词大家应该比较熟悉。
谢衍小心翼翼把名刺收好,这玩意儿他昨天收到上百张,就连一些学生都给他递名片。
朱世镕把谢衍喊住:“朝宗,你住太学还是自己租房?”
“租房吧。”谢衍说道。
一直住在陈尚书家里不方便,主要是距离学校路程太远,每天都需要坐车到太学上课。
他也不想住在太学宿舍,否则根本别想清净,每天不知有多少师生来串门。
最好的办法,是在附郭或近郊租住民房。
朱世镕笑道:“我带你去看房子。附郭街区全是楼房,尤其这几十年新建的,皆为一些六层高楼。一栋楼里住几十家,人多眼杂极不方便。近郊的房子最好,还保留着许多传统院落。”
“租金很贵吧?”谢衍问道。
朱世镕说:“你住进去,肯定可以打折,房主聪明着呢。哈哈,你要是只住一两年,而且住进去的仆从不多,房主不但免费还提供伙食。”
谢衍惊讶道:“我的名气这么管用?”
朱世镕道:“比你想象中更值钱。十七岁的芙蓉学士,他们能把你当菩萨供起来。”
“那可要付租金才行。”谢衍知道便宜不是白占的。
朱世镕赞许道:“难得你知此理。”
朱世镕带谢衍去的地方,叫做“北圪垱村”,此时属于龙门乡龙门镇地界。位于后世的龙门镇、诸葛镇之间,大概在洛阳市龙门第一实验小学附近。
半路上,朱世镕介绍道:“房主是陇西郡王(李彦仙)的后人。陇西郡王的后代分为四支,主宗住在洛阳城内,一支回了陇西老家,一支远迁去高昌城,一支住在洛阳南郊龙门镇。”
“一支城内,一支城外?”谢衍颇为疑惑。
朱世镕低声说:“分家的时候闹翻了,第三代嫡长子的吃相太难看。不过也因祸得福,住在城内的主宗,几年前参与政变被诛杀、坐牢、流放百余人。由于分家分得彻底,城外的李氏分支没受影响,反而借此自称是李氏主宗。”
马车驶入北圪垱村地界,朱世镕说:“整个北圪垱村,还有南边的刁窑村,两村土地全都是李家的。村民要么是李氏后人,要么就是李家的佃户或雇工。”
谢衍听得咋舌,心想土地兼并果然厉害。
洛阳作为大明首都,郊外到处是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