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穿越指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后记三十一·新闻学的魅力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学士看起来很年轻啊。”

    “听说刚满十七岁。”

    “端的风流潇洒!这个月我们有一场文会,定要邀请谢学士参加。”

    “别做白日梦了。人家不知道会接受多少邀请,哪有闲工夫参加你们的文会?谢学士是理科的!”

    又一个文科太学生问:“刚才听谁说什么大长公主的青丝?”

    “就是天平拿出来,谢学士找不到合适的称量物,大长公主抽钗解髻,剪下一缕秀发给谢学士称量。那缕秀发,重0.615毫。”

    “青丝称毫,这般风雅,真乃学界一场佳话!就仿佛谢学士提笔欲就名篇,大长公主亲自为其研墨铺纸。”

    “哈哈,还是你们文科生会讲话。”

    皇家学会有一位总会长、三位副总会长,下面又有许多分会长、副分会长。

    在老会长平时不管事儿的情况下,真正总揽学会事务的副总会长叫吕概。他此刻没有参加任何一场报告会,而是在太学校长办公室里聊天。

    北宋之时,太学校长没有正式官名,一般是派遣某位朝官去兼管,称作“管勾太学公事”。其副手为“同管勾太学公事”,临时暂代的为“权管勾太学公事”。

    现在的大明有专职校长,官名为“某某太学知事”,其副手为“某某太学同知”。

    洛阳太学知事叫彭涣之,他正在跟皇家学会副总会长吕概聊天,商量让外地进京的学者给洛阳太学生多搞几场讲座。

    “砰砰砰!”

    敲门声响起,而且声音有点急促。

    “进来。”彭涣之喊道。

    专管学校规章制度的太学正走进来:“出大事了!谢衍学士拿出一台天平,精度可达毫以后的三位数。老会长和诸多学士,当场向谢学士作揖致敬。”

    彭涣之和吕概对视一眼,俱看到对方的震惊之色。

    他们蹭的站起,快步朝外面走去。

    彭涣之一边加快脚步,一边问道:“那台天平可验证过了?”

    太学正是一个纯文科学者,这些年甚至连学术都不搞了,一心一意做教育系统的官僚。

    他也说不明白天平的情况,反而更关注风流雅事,添油加醋的说道:“大长公主抽钗解髻,截下一缕青丝放入天平,对谢学士说:君可量其轻重乎?谢学士言,此事易耳。当即便称得公主一缕秀发为0.615毫。”

    “还有这种事?”彭涣之和吕概同时停下脚步。

    太学正说:“千真万确,此事已被学生们疯传,大长公主还留在那里没走呢。”

    看吧,宣传效果就这么出来了。

    如果谢衍不用公主秀发来称重,天平事件很可能局限于学术圈内传播,然后再一点点的向外扩散。

    有了公主青丝,瞬间噱头十足,估计几天时间就能传遍洛阳城,而且还会演变出各种各样的版本。

    《大明旬报》的记者韩诚一,此刻也在朝着新闻现场疾走。

    如此盛大的全国学术活动,《大明旬报》自然是要关注的,而且还会在报纸的文教版专版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