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穿越指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后记二十九·大明学术界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动物,朝着相同的方向衍化,比如澳州的有袋动物。”

    在场的学者议论纷纷。

    谢衍也回到座位上。

    他刚才吓了一跳,还以为眼前这位要说进化论,结果只是提出“趋同衍化”的观点。

    主讲人还在继续往下说,他提议今后的学者们,多多观察相同环境的动植物,与不同环境的近亲之间的异同。

    “啪啪啪啪!”

    掌声雷动。

    此时的大明,虽然也有动物学家、植物学家、矿物学家的说法,但其实一个个全都是博物学家!

    无数未知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待他们去发现,而且由于在深山密林考察一次不容易,他们每次外出考察都是逮着什么就研究。

    有可能今天在研究植物,明天突然又研究矿物,后天直接跑去研究地质。

    包括现在的农学家,也大部分属于博物学家。

    因为农业技术发展出现瓶颈,继续在这个领域卷很难出成果,那就干脆开拓新的赛道,朝着动植物学家的方向冲刺。冲着冲着,又开始研究矿物、天文、地理,反正这些玩意儿也跟农业有关。

    专心致志搞农业、畜牧业的已经不多,他们的主要方向是培育良种。

    就连劝农官系统,都惨遭朝廷缩编。

    因为大部分的劝农官,已经变成了官老爷,很少直接跟农牧民打交道。而且专业素养也堪忧,很多都是走关系进去的。

    朝廷没把劝农官全部裁撤,纯粹是看在太祖的面子上!

    搞到这种地步,跟劝农官的政绩评定有关系。

    你说自己帮多少农民增产,你怎么证明自己?我还说是因为今年风调雨顺呢。

    同样的,因为风调雨顺而增产,那些有人脉的劝农官,也可以说成自己的功劳而升迁。

    难以评定政绩,搞得真正做事的劝农官无法升迁,渐渐就劣币驱逐良币而没人做事了。

    但培育良种就很直观,这玩意儿最容易出政绩,有了成果还容易申请到经费,于是愿意做事的劝农官全都来搞这个。

    久而久之,朝廷就把培育良种的农学家,一股脑儿扔进皇家学会系统。

    有植物良种,也有动物良种,大明在育种领域稳步发展。

    ……

    这一天,谢衍参加了四场学术报告会,乱七八糟的什么领域都有。

    第二天上午,谢衍受邀参加聂岐的报告会。

    聂岐对谢衍表现得非常热情,甚至还想让谢衍做他的助手,帮他在报告会上操作天平。

    谢衍婉言拒绝,并透露自己也做了天平。

    聂岐没当回事儿,在他看来,长臂天平已做到了极限,谢衍的天平不可能再增加臂长。

    这一场长臂阻尼天平的报告会非常成功,无数物理和化学家报以激动的掌声。

    虽然还不能验证分子和原子,但长臂阻尼天平已经可以让许多实验取得突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