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拜祭王安石墓,在南京学术界造成巨大轰动。这里有大量的新学传人,虽然早已融入大明学术体系,但终归还保留着门户观念。
朱国祥拜祭王安石,等于是对王安石的全面肯定。
新学传人为啥那么激动?
因为接连出了蔡京、秦桧等新学门徒,再加上北宋的变法失败,新学和王安石这些年屡遭攻击。
尤其是秦桧,从小在南京这个新学圣地长大,属于根正苗红的新学传人。
金陵府辖地内的新学传人,纷纷闻风而至,请求太上皇到茅山走一遭。
当然不是去茅山学道术。
那里有宋初四大、北宋六大书院之一的茅山书院。
北宋中前期,私立书院颇为流行。
到了北宋中期,由于官学兴盛,民间大儒多被召去官学授课。师资力量不足,私立书院就渐渐走下坡路了。
茅山书院也是如此,就连皇帝赐下的三百亩学田,都被隔壁的茅山道士给巧取豪夺。
大明开国之后,许多前宋官员未被录用,又或者不愿在新朝为官,纷纷回乡办起了书院搞讲学。
于是乎,全国私立书院再度兴盛。
就连茅山书院的学田,都借着朝廷取缔庙观,趁机从茅山道士手里夺回来。
“江左布衣陈公辅,拜见上皇!”
三茅山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儿,拄着拐杖带领学生迎接。
朱国祥微笑道:“陈先生不必多礼。”
他们以前认识。
陈公辅是政和三年的太学毕业生,开封被朱铭和金兵南北围困时,陈公辅是李纲麾下的铁杆主战派。
大明开国之初,陈公辅得官不受,跑去杭州投奔宋徽宗。只干了半年,就被朱勔陷害罢官,从此以教书为业。
他跟朱勔有旧仇。
他曾在朱勔的老家做官,朱勔的哥哥过寿时,当地所有官员都去拜贺。而陈公辅非但自己不去,还不准自己的学生去。
这人不但跟朱勔有仇,跟李邦彦也有仇怨。
朱国祥拄杖登山,陈公辅拄杖跟随。
朱国祥问道:“陈先生曾经抨击新学,为何又在这新学极盛之地做书院山长?”
陈公辅说道:“而今已无新学,只有大明国学。当初我抨击新学,也非全然否定王临川公,而是为了弹劾李邦彦等卖国求荣之辈。”
这里的卖国,却是把宋国卖给朱贼。
登山累了,坐下休息。
朱国祥问:“茅山书院现在教的什么学问?”
陈公辅说:“引申阐述大明国学,自成一派,且名之为金陵学。”
朱国祥闻言笑了。
王安石的新学,就别称“金陵之学”。
陈公辅这人很有意思,历史上,他在北宋末年抨击新学,又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