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穿越指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130【谁的盛世?】 (4/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年托人说媒,总算是娶了妻,还在杭州城外租了一间房。我们两口子都要干活,生个儿子送回乡下,托老母亲喂养,每月多给家里二三百钱。”

    说了这么久,他也没说清楚老家究竟几口人。只表达出夫妻俩在杭州城外租房子住,并且把孩子送回乡下交给老母亲。

    “你们一天挣得多少?”朱国祥问。

    许三说道:“看码头忙不忙。若是忙起来,一天能挣200多文,累得晚上啥都不想干。我家娘子就稳定得多,初时在纺织工场做学徒,一天能挣30文。出师了一天能挣120文。现在是熟工,一天都涨到180文了。”

    多吗?

    不多。

    这里是杭州!

    根据各种文人诗词或笔记可知——

    北宋中期的淮西,有一个佣人很受赏识,每天可挣100文钱。旁人十分羡慕,不但可以养妻儿,甚至还可以经常吃肉喝酒。

    北宋后期洛阳西郊农民,进城卖一次柴可得100文。小日子还算不错。

    但挣这一百文,最少需要一天半到两天时间。先要去洛阳西部山区砍柴,接着再挑去洛阳城里贩卖。

    南宋初年的四川渔民,每天的收入(夫妻二人),在最多的时候不超过100文铁钱——当时滥发铁钱已导致贬值,并且因为抗金而粮价上涨,因此刚刚够夫妻俩吃饱。

    到南宋中期,三峡地区的渔民(一家三口),每天的收入也是100文铁钱以内。但滥发货币物价飞涨,这100文钱已不够吃了。

    以上四个例子,都是在近郊或乡村地区。

    再来说城里的。

    北宋的沧州城内,一个少年靠卖水果,每天可赚好几十文钱,但勉强仅够他和老母的生活。

    南宋中期就更惨了,由于物价飞涨,一家三口在饶州城内摆摊,卖猪血羹和羊血羹,每天赚200文钱还很贫困。

    因为城里啥都要花钱啊,房租就够愁人的。

    这许三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掰着指头给太上皇算账:“我挣得有时多有时少,一个月就算六贯少一点。我娘子一个月也能挣五贯多,跟我加起来就是一个月十一贯。”

    “每月房租算四贯半……”

    朱国祥终于出声打断:“你说房租多少?”

    许三说道:“每月四贯半。”

    朱国祥问道:“你租的房子挺好?”

    许三说道:“城外挨着郊野的一间破房子。”

    “这也要四贯半房租?”朱国祥惊讶道。

    许三的语气竟有些自豪,笑着说:“这里可是杭州!”

    除了战争年月,大城市的房产永远紧俏。

    古今皆然。

    就拿开封来说,北宋中期开封城内的一间破屋,房租都能搞出每月5贯的天价(官方中介的价格,私下租赁可以少点)。刚授官的进士留京,俸禄还不够租好一点的房子!

    由于海贸愈发繁荣,杭州的房产价格也跟着涨,就连挨着郊区的房租都涨上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