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贯自然掏得起,全都在王宗尧这里交了定金。
然后,他们开始翻阅四书六经。
大理国没有四书六经的概念,《大学》和《中庸》也没有单独成书。
王宗尧给他们介绍说:
“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一般来讲,怎么学都可以。但真正的读书人,都是先学《大学》,《论语》次之,《孟子》再次,最后《中庸》。”
“而大明的六经,跟古之六经也不同。没有《乐经》,多了《荀子》。”
苏通惊讶道:“《荀子》也是经书吗?这在大理很少见的,我只从其他书里晓得有荀子。”
王宗尧说:“无妨。其他五经,你会哪部就去考哪部,反正朝廷只考其中一门。《大学》却是要好生学习,它有些章句的顺序,跟你们以前学的不一样。”
“为何会不一样?”施罗汉明问道。
王宗尧朝着东北方向作揖:“那是由天子亲自修订的,包括《大学》里的注解,也通通出自圣天子之手。不仅是《大学》,四书六经里的其中五本,在国朝重新编撰注解时,天子都或多或少提了意见。当今的大明天子,就算抛开皇帝身份不提,也当得起儒学大宗师之称。”
众人闻言,都颇为震惊。
朱铭的“儒学大宗师”身份水份较大,他动用皇帝权力修订科举内容,搞得这二十年全国士子都按要求学习。
学的人多了,主流学术思想自然向朱铭靠拢。
换成一个不是皇帝的,想做到这种地步可就难了。
即便是朱熹的学问,在南宋也没成为主流,不知跟同行互喷了多少口水。
最后程朱理学虽然成了官学,却已经变成明代的阉割变形版。尤其是《五经大全》被朱元璋催稿,编的那叫一个敷衍了事,甚至可以说是误人子弟。到明代中期就已经没多少人用这套法定教材了,学生们纷纷拿起唐代的《五经正义》做教科书。
此时此刻,书店里的大理士子们,人手购买一套四书教材和《初等数学》,接着又选一本自己擅长的经书。
王宗尧看得心头美滋滋,果然想赚钱就得冒险,如今他能在大理城做独门生意。
可惜从四川运书过来成本太高,以后须得自己印书才能长久。
四书六经的教材内容已趋于稳定,最近十年都没修改过,因此教科书都是采用雕版印刷。一来印刷质量较高,二来也是节约成本,刻一套雕版甚至能当做传家宝反复使用。
发行量大的书籍,尤其是教材和佛经,基本都是雕版印刷。初期成本虽高,但长期算来就拉低了成本。
大理这边也有刻字匠人,王宗尧已经有了成熟想法。
他很清楚官府会打击大理密教和上座部佛教,甚至可能会大肆取缔寺庙。以前给寺庙刻佛经雕版的匠人,今后恐怕工作机会锐减,能以极低的价钱聘用一些。
等这次考试结束,王宗尧就打算把书店交给心腹,自己带着伙计回成都老家一趟。
在运来新一批书籍的同时,找父亲再弄点低息借款。大明宝钞携带方便,云南肯定会开宝泉分局,到时候就请匠人刻教材雕版。
等以后资金富余了,再刻活字搞印书厂,盗版翻印各种、戏本、文集之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