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穿越指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983【地震、地裂、旱灾、沙尘暴】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们的牧场和农田。在大明第一年就这样,今后还不越过越艰难?”

    “我听说,西北、东北那些州县,到处都有灾异发生。这肯定是大夏历代皇帝的英魂回来了,他们会保佑我们赶走明军。我们在这里起兵,还有其他部落在别处起兵,到时候推举一个宗室兴复大夏!”

    类似场面,在宁夏各个地方出现,但情况又有所不同。

    鸣沙县东边的三部起义,确确实实是被官府逼的。底层农民、牧人虽然分到了农田和草场,但拿到的赈灾粮、种子、牲畜严重不足,官府甚至连一把农具都懒得发。以工代赈修缮水利,也只在黄河两岸搞,这边的贫瘠黄土地啥都没捞到。

    从上到下,各个阶层,都被煽动起来造反!

    再说石州那边,就又不一样。

    首领们刚开始煽动,就有小牧主跑去报官。

    不是牧人报官,而是小牧主报官。

    在农耕地区,有大地主和中小地主。

    在草原地区,也有大牧主和中小牧主。辽国如此,西夏亦如此。

    中小牧主类似草原上的“良家子”,属于被征兵的主要群体。西夏那些编制较大的精锐兵种,至少一半兵源都来自中小牧主家庭,因为他们有财力保养战马、武器和盔甲。

    辽国和西夏得了一样的病。

    由于频繁战争、贪污腐败、兼并加剧,导致社会支柱阶层(中小牧主)愈发贫困,并且数量日趋减少。

    于是乎,税源和兵源受到影响,招募的部队战力严重下降。

    你可以理解成,一个现代国家的中产阶级,数量日渐萎缩且趋于贫困状态!

    甚至有许多小牧主,穷到要给别的牧主做牧人。

    也就是小地主跑去给人做佃户。

    大明去年剥夺草场和田产,只对大地主、大牧主下手。

    数量更多的中小地主和牧主,其实是没有动的。他们虽然资产不变,但减轻了赋税,也减轻了兵役,只觉浑身轻松有了盼头。

    现在大地主、大牧主煽动造反,中小地主和牧主怎么可能全都愿意跟随?

    有人被煽动得失去思考能力。

    有人听了煽动,却吓得赶紧去报官!

    石州指挥使接到举报信息,立即带兵杀过去。那些大地主、大牧主还没完成串联,就被大明驻军一股脑儿逮住,通通按照造反进行处理。

    说实话,只要各府县的文官武将不乱搞,那些西夏余孽是闹不起来的。

    因为大明官府团结了大多数,中小地主、中小牧主、农民和牧人,通通都站在大明这一边!

    或许他们不敢公然拒绝造反,但绝对有人跑去官府报信,而官府又能迅速调兵镇压。

    哪个州县闹大了,那里的文官武将肯定有问题。

    鸣沙县的乱子就闹得很大,近万起义军翻山越岭,杀到黄河东岸的肥沃地带才被发现。

    在此之前,一个报官的都没有。

    黄河东岸百姓,要么被裹挟加入叛军,要么拒绝作乱被杀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