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安之点了点头。
她自己在写那首《牡丹》时,可谓字斟句酌,不仅追求格律工整,还刻意用了许多比喻、对比等修辞。
乍看花团锦簇。
但跟顾旭这首诗比起来,却显得匠气过重,顿时相形失色。
就仿佛一个浓妆艳抹的风尘妇人,遇到了不施粉黛的下凡仙女。
而坐在长桌边缘的陆诗遥也微微点了点头,淡漠的目光中流露出欣赏的情绪。
在她看来,顾旭这诗看似写得朴素随意,但实际上却有着精巧的布局安排,锻字炼句的功底也非同一般。
例如“墙角”、“凌寒”……体现出梅花无人欣赏的境遇,也体现出其傲雪凌霜的风姿;而后两句既描绘出梅花的色彩,也以“遥知”、“暗香”展现出梅花香气含蓄沁人的特点。
“写得好!”唐荟脸上挂着赞赏的微笑,开始带头为顾旭鼓掌。
至于楚凤歌……他并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一首诗是好是坏。
他只觉得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在座其他人的诗易懂得多,也舒服得多。
…………
此时此刻,在众人视线之外的墙角处,一株梅树迅速地生根发芽,长出枝叶,含苞欲放。
口味挑剔的“惊鸿笔”,显然也在不知不觉间认同了顾旭的诗作。
…………
写完这首诗后,顾旭并没有立即停笔,仍然在宣纸上奋笔疾书。
他身边的仆人本欲劝阻。
但陆夫人在瞥见纸上的内容后,却摆了摆手:“让他继续写吧!”
很快,顾旭便写完了第二首诗: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此子真是才思敏捷!”
看到这一幕,众人不禁深吸一口气。
在短时间内连续写出两首优秀的咏梅诗,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事情。
因为这需要的不仅是灵感和天赋,还需要足够深厚的文化积累和诗词底蕴。
如果说前一首诗体现的,是几枝梅花独自绽放于僻静墙角的孤独,是无惧他人眼光的傲然。
那么这一首诗,则是白梅齐放,清香四溢,玉宇澄清。
“一首诗凌寒独放,坚守自我;另一首诗迥异流俗,兼济天下,”陆夫人由衷赞赏道,“看来这个年轻人志向不小啊!”
她身边的陈安之也对顾旭充满佩服。
因为在场很多人的诗作都拘泥于一园一舍,都在为了写诗而强行说愁,使得席上充满了矫揉做作的忧郁情绪。
几乎没有人像顾旭这样,写出“散作乾坤万里春”的开阔格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