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龙州土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六章 渡尽劫波笑泯恩仇,报恩精神千古流传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p; 面对现实的王鉴笑着对薛兆芝说:“逝者安息,生者如斯。都过去了,我们彼此只有放下仇恨,才能更好地活着。薛知事大人,您愿意自捐己资,拿出五千两白银帮助愚兄修建完善报恩寺,共为当今皇上祝延圣寿,祈祷大明国泰民安,实乃令愚兄感动。多谢薛知事大人雪中送炭,愚兄必定将报恩寺修好修精,他日全部完工之际,将薛知事大人的功德刻于碑记之上,令后世传颂。”

    见王鉴接受了,薛兆芝顿时眉开眼笑:“多谢王通判大人理解愚弟的一番心意。这座报恩寺建好之后,必定为朝廷认同,世人称赞,于当今皇上圣寿、大明国运都大有裨益。”

    王鉴苦笑了笑,曾经的他与王樾、薛兆乾斗了小半辈子,如今王樾、薛兆乾相继离世,他因改土归流从龙州的土司变为龙安府的土通判,那些曾经执着的东西,都已永远消散在世代无情的更替之间,湮没在世事无常的变迁之中。

    王鉴多么想所有的恩恩怨怨能就此打住,他已经不再年轻,他只想等报恩寺彻底完工之后,能与辛夷重逢,伴着妻儿过些平平淡淡的安生日子。由于当年赵巧莲服下了太多麝香柿钱汤,导致终生不孕。王鉴接回赵巧莲几年后,赵巧莲始终无法生育,两人一直无后。在爱妻赵巧莲的强烈要求下,王鉴这才勉强纳了姬妾贺芸霜,生下了一儿一女。一大家人和睦地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只是辛夷离开蟠龙坝四处云游之后,王鉴总觉得心里缺了一块似的。

    送走薛兆芝,几日后土通判李胤实也自捐己资,拿出三千两白银帮助王鉴修建报恩寺,共祝当今皇上圣寿,同祈大明太平盛世。王鉴对雪中送炭的李胤实十分感激,再三致谢后收下了这笔钱。龙安府本地的正知、普恩、海祥等僧侣,以及其他士绅商贾纷纷捐资捐物、出资出力,共同帮助王鉴继续修建完善报恩寺,令王鉴着实感动。资金一到位,华严藏、罗汉堂、万佛阁的工程建设得以继续。

    经过三年的修建,华严藏里的转轮藏、鎏金壁画、天花藻井等终于一应俱全。罗汉殿里的塑像和壁画也得到了完善。雄伟的万佛阁拔地而起,其中的若干塑像、鎏金壁画、天花藻井等一系列工程相继完工。

    华严殿与大悲殿南北相对,其面积和建筑结构与大悲殿相同。殿内正置转轮经藏一座,系一木结构塔形器,用于藏经和供佛,可左右旋转,故称转轮藏。转轮藏通高33尺,系用楠木制作,横截面为八角形,外观八棱四层,实际七层,下大上小,逐层向内递收,形似七级佛塔。经藏分为四层,第一层为经藏座,下设圆形踏板;中层藏身施腰檐平座;第三层为天宫楼阁,最上为八角攒尖顶。其构造为经藏中心用一根立轴,上端套入殿梁,下端立于圆形地坑中央的铸铁砧上。立轴的八面各穿横竖木枋,将横竖木方榫卯连接,构成一个八角形框架。框架外表安装木板,设置柱子、平座、屋檐、副阶、栏杆,嵌造天宫楼阁,雕绘龙凤花草,安置佛像经典。转轮藏通体雕绘诸天佛圣、龙凤花草。

    转轮藏周围的四根大柱上,各有一条长约21尺的泥塑神龙。该转轮藏虽高为33尺,直径为21尺,重为10000斤,仅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转动。这座转轮藏不仅结构复杂,制作奇特,工艺精巧,雕饰繁杂,既是精致的建筑模型,又是出色的工艺品。藏体上各种神像、木雕彩绘、佛像经典,令人叹为观止。转轮藏前置石香炉一座,高约6尺,分炉斗、炉身、炉座三层。炉身透雕流云,炉座束腰部分浮雕“唐三藏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右面雕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左面雕刻“巧过火焰山”,正面一组刻的是“取经归来”。设计独到,雕镂精巧,有极强的立体感。转轮经藏周围的四根大柱,各悬泥塑神龙一条,龙身长约21尺,遍体金甲耀目,筋骨突露,造型各异。有的张牙舞爪,怒目而视;有的引颈长鸣,气势逼人;有的龇牙咧嘴,奋击长空。宛如活龙再现,大有离柱腾飞之势。

    罗汉殿是报恩寺里第三进院落里南北两侧的回廊。东起华严殿、大悲殿,西至万佛阁,轴线两侧以34间回廊围绕起来,构成廊屋周匝的总体布局。北回廊与大悲殿在一个水平面上,南回廊与华严殿在一个水平面上。二廊建立在石砌台基上,面宽17间计约9丈,进深两间计约15尺,面积约1458平方尺。为五檩木架,穿斗式梁架结构,单檐悬山式建筑。廊的左、右、后三面以竹编泥墙封护。塑像和壁画装饰精美,回廊宽敞明亮,檐下柱额间安置雕花雀替,额枋上均绘有绚丽的建筑彩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