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南宫复辟天顺登基,改土归流初见成效 (3/5)
,不可任由这群乱臣贼子胡来啊!”
朱祁钰比谁都清楚,就算于谦和王文来了,面对孙太后庞大的势力,也无济于事,只能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他的身体已经不行了,又无子嗣可继承皇位,况且这江山本来就是朱祁镇的,如今朱祁镇得到孙太后的支持复辟重登皇位,不如就此把皇位还给朱祁镇。他已是日薄西山,希望朱祁镇看在手足之情,留他一命,让病重的他得以善终。
命运的强悍压得朱祁钰胸闷气短,朱祁钰捂住胸口喘了好几口气,重新回到床上,面朝墙壁睡下了。
然而朱祁钰注定是睡不着的。回想他的一生,当初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他临危受命被拥簇上皇位,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高举抗敌的旗帜,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抗击并打败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江山,使得黎民百姓免遭战祸。他启用朱祁镇在位时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维护了大明的政治稳定。他已经当了八年皇帝,身份得到了全天下的承认。结果现在病笃之时,小人趁势而发,仓促间被朱祁镇兵不血刃地把皇位夺了回去,而他一副病躯又膝下无子,无力还击,实在可悲可叹。
朱祁钰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大抵他从一开始就不是当皇帝的命,被命运安排当了八年的皇帝算是足够幸运了。现在命运已经不再给他多留时间,让他再继续恋栈皇位了。
望着朱祁钰羸弱的后背,兴安心如绞痛。为了不打扰朱祁钰,兴安不敢言一语,只是默默流泪。
朱祁镇复位当日,为防止于谦、王文等人支持朱祁钰再生政变,朱祁镇在徐有贞等人的授意下,传旨迅速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
都御史萧惟祯在审判定罪时向朱祁镇建议道:“于谦、王文等乱臣贼子意欲迎立外藩襄王子,实该以谋逆之罪处死二人。”
朱祁镇有些犹豫,不忍杀了于谦:“当年抵御瓦剌,于谦是有功劳的……”
徐有贞坚定地告诉朱祁镇:“皇上,您切不可妇人之仁,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
尽管心有不舍,为了向世人表明“夺门之变”是一场正义的政变,朱祁镇思来想去最终同意处死于谦、王文。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正月二十一日,复位皇帝朱祁镇改年号为天顺。二十二日以谋逆罪处死于谦、王文,籍没其家。随之,于谦所推荐的文武官员都受到波及。
行刑当日,在位于闹市的刑场之上,含冤的王文忍受不了谋逆之罪的诬陷,急于争辩,对行刑官大声喊冤:“老臣对大明向来赤胆忠心,要以谋逆之罪处死老臣,老臣不服!”
于谦苦笑了笑,对王文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又有何用?”
说罢,于谦自顾自地高声念着那首他曾在十二岁时写下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得知一代忠臣于谦要被以谋逆之罪处决,不少闻讯赶来的百姓都认为于谦是被冤枉的,自愿前来刑场请愿,可依然撼动不了石亨等人要处死于谦的决心。
于谦德才兼备,但因其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石亨等人对于谦记恨已久。石亨本因违犯军法被削职,于谦请求皇帝宽恕了他,让他总理十营兵。于谦治军森严,令石亨心有不满。德胜门一仗的胜利,石亨的功劳并不比于谦大,却得到了世袭侯爵之位,石亨认为于谦对他有大恩,想方设法报答于谦。他奏请皇帝加赏于谦的儿子,于谦却对此严词拒绝,并指责他营私舞弊。石亨大骂于谦不识好歹,从此结下仇怨。宦官曹吉祥掌管大内禁军和内廷侍卫,惯于溜须拍马,见风使舵。他手下的太监滋事寻衅,屡受于谦压制。曹吉祥认为,于谦的存在对他是一种威胁,决意除掉于谦。徐有贞原名徐珵,就是当年那个翰林院侍讲,因提出迁都南京,受到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