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景泰帝朝堂颁新政,中和殿于谦揣圣意 (2/3)
整个西南地区铺开,大力推行改土归流,强化对地方的实际控制,进一步加强朝廷的中央集权。此次改土归流的推行,就交由于少保牵头,按照朕的意思去办。”
“臣遵旨!”于谦接朱祁钰口谕。
作为改土归流政策的提出者,于谦早就有一整套方案,但涉及区划和人事等事由,还须得在朝会上听取皇上和众大臣的意见:“启禀皇上,既然皇上要在龙州试点,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微臣建议不如以此番龙州薛氏土司谋反为由,割成都之石泉、保宁之江油及青川千户所隶,创建府治,改设流官,置知府、同知、推官及照磨、司狱等官吏,改龙州宣抚司为龙安府。龙安府的得名,取‘薛氏土司叛乱已经平定,龙州从此安宁’之意。至于龙安府知府首任人选,臣举荐大理寺司直湖广监利人刘良寀,此人刚正不阿,不磷不缁,执法严明,实乃不二人选。至于原龙州几位土司,若是把他们废为庶人,必定会引发躁动。方才皇上已决定饶过薛兆芝,不如就由薛兆芝袭位薛氏土司,降为土知事。李氏直系血亲先前均被薛兆乾斩杀,就由旁支血亲李蕃的亲侄李胤实袭位,李氏、王氏土司俱袭土通判列衔。待龙州改土归流完成,由皇上下诏颁布新政,使得整个大明王朝从上而下,在整个西南地区先改土府,后改土州,逐步把那些下放到地方的权力收归回朝廷。如此一来,那些曾经称雄一方的地方土司制度就能彻底解体,改土归流的新政使诸土司既能效忠大明,又不会因势力坐大而再步龙州薛兆乾的后尘。”
于谦的这一套方案并没有反对者提出异议,朱祁钰十分赞同:“如此甚好!那就有劳于少保全权负责改土归流一事。”
“臣遵旨,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皇上所望!”于谦当即表态,领下这份差事。
早朝之后,从奉天殿出来,皇帝朱祁钰在中和殿单独召见兵部尚书于谦。
朱祁钰给于谦赐座后,开口问道:“于爱卿,你可知朕在中和殿召见你所谓何事吗?”
于谦莞尔一笑:“微臣斗胆揣测圣意,皇上应该是为南宫那位太上皇一事,才单独召见微臣的吧。”
“知朕者,于爱卿也!”朱祁钰嘴角挂着一抹笑意,眼角不自觉地流露出一抹惆怅,“当年土木堡之变后,皇兄被瓦剌俘虏,时局所迫只能由朕来做皇帝。本来朕不想当皇帝,但国不能一日无君,社稷为重君为轻,朕一再勉为其难,还是被于爱卿等众位大臣拥立为皇帝,遥尊被俘的皇兄为太上皇。自皇兄回京之后,朕基于兄弟手足之情,不愿要了皇兄性命,只是将他软禁在南宫。时间一久,宫中难免流言四起,说朕忌惮皇兄这个正宗皇帝的身份,不顾兄弟情义,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加派探子严密看管,食物只能通过小洞递入。由于吃穿不足,太上皇的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有的还说朕为避免有人联络被软禁的太上皇,把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藏匿,让南宫入夏酷热难耐无树乘凉,更让太上皇整日活在惊恐不安之中。说到惊恐不安,朕何尝有过一日安生?”
于谦紧闭双唇,认真倾听着,不言一语。
朱祁钰停顿了片刻,瞳仁里涌上一团浓得化不开的苦楚,接着说:“几年来,朕励精图治,任用贤才,铲除奸佞,挽救大明命运于危难之中,使得国家政局为之一新,一改皇兄在位重用王振等宦官时的乌烟瘴气,让整个大明重新走回正轨。朕如此劳苦费心地想要做一个明君,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天下人能够认可朕这个真龙天子的身份,认为朕比皇兄更适合做大明的皇帝,而不是觉得朕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更不是觉得如今皇兄早已回京,朕应该主动把皇位归还给皇兄!于爱卿,你明白朕的苦衷吗?”
于谦心疼地看着眼里噙着泪花的朱祁钰,他知道这些都是朱祁钰发自肺腑的心里话,他更加明白为何朱祁钰要坚持推行改土归流,并且要他全权负责:“皇上,您励精图治,挽救大明于危难之中,大明臣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您何须为了宫中的流言蜚语,自伤龙体?微臣知道,您此番如此坚定地推行改土归流,正是因为当年太上皇在位时,张太后作为太皇太后把持朝政,自松潘、叠溪等地番民作乱引发的‘平松之乱’开始,朝廷就动了改土归流之心。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与弊端,加强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