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他们的大将军炮,比红夷炮要好。
虽然都是两千斤,大将军炮还是尚可喜到海州后自己铸的,他手上没有合适的铸炮匠,仿制的无敌大将军炮,口径、倍径都不大,只能打六斤炮弹。
但尚可喜铸的炮,比他手上的红夷炮要更好用。
他这八门两千斤红夷炮,生铁铸造,工艺非常棒,不可能炸膛,射程还极远。
缺点就一个:口径小。
这一式红夷炮,口径仅两寸一,打的是四斤圆弹和链弹,炮身非常厚实。
这一型号的红夷炮,是崇祯元年由刑部侍郎改兵部侍郎、总督两广的王尊德所铸。
当年他上任两广,正赶上朝廷要买红夷炮,他就从葡萄牙人那借了一门炮看了看,回去就自己闷头仿制。
王尊德没用铁里铜裹的工艺,只是铸生铁大炮,因此炮身厚重,但胜在便宜量大,一门大炮八十两银子都用不到。
当时朝廷赶上己巳之变,京师闻警,急需用炮,王军门就把自己的练手之作差人押解京师。
截止崇祯四年,王尊德从广东向京师先后解运自铸生铁红夷炮一百七十五门。
李九成那帮人叛乱,各路总兵围剿,两边用的都是王尊德督造的火炮。
火炮当然铸的好,唯独在形制上不利野战。
王尊德是给崇祯铸的城防炮,两千斤的打四斤炮弹、两千七百斤的打六斤炮弹,在设计上没有追求口径与威力,谋求的就是量大管饱且经久耐用,能捍卫京师。
毕竟他向京师进炮,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炮不能炸,不能在关键时刻耽误事。
正因如此,导致尚可喜的海州水师,在火炮上更仰仗自铸的无敌大将军炮。
轰然之间,二十四门重炮先后向河堤硝烟开火,红夷炮射圆弹,穿树碎石;无敌大将军放散子,密集铁子洞穿硝烟。
一轮齐射,就打得堤上炮兵扑倒一片,几乎被压制住。
看见这一幕,卢可用放心了。
他熟悉所有火炮的性能,虽然元帅军的野炮威力令他吃惊,一轮齐射就瘫痪了他一条船。
但只要他的船载火炮,在数量上能将敌炮压制,那接下来的登陆战斗就没问题了。
因为他所率这一甲喇,都是最老练的炮手,无敌大将军是佛狼机式的火炮,射速本来就快,只要能压住敌军火炮一次,就能在其撤退或被完全摧毁前,始终压制他们。
鉴于此景,卢可用随即命部下挥动旗帜,船上水兵在鼓声中争相跳下船舰,涉浅水登岸。
水兵一经上岸,即兵分五……不是五哨,是兵分五牛录,以马兵前驱,于河堤之下放箭掩护;中军为预备队,于沿岸搬运木石,保护后续军兵登陆。
左右两翼,则在骑兵掩护下一东一西绕行河堤。
后队则在留在岸边看护登陆小船。
面对火炮威胁,做出这样的动作,非常大胆。
这建立于卢可用对海州炮兵有绝对的自信。
然而,二十四门大炮,并未真正压制住岸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