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顽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二十九章 召衅 (4/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br/>
    不仅是京运,关宁有一部分军需,来自民间商贾的输送。

    三靠将领自己想办法。

    锦州的特产是玉石,也有较为繁荣的玉石加工市场。

    祖大寿一直在收集玉石,发给各营将领充作军费,将领们则把玉石卖给商贾,以换取军需物资。

    屯田的意义不是直接供应部队,而在于本地市场上有粮,就不至于让粮价飞涨到离谱的地步,一旦粮价涨上去,就算朝廷不欠饷,军队也早晚崩溃。

    但是这支生态最为健康的部队,早就从上到下,跟关内离心离德了。

    吴三桂听了祖大寿的话,一时语塞,顿了顿才道:“舅舅,这是两回事,我们不愿让舅舅领兵渡辽河,那是怕朝廷作怪,难道您忘了孙督师的事了?”

    “修个大凌河城,关内没完没了的扯后腿,都快完工了,皇上一封再行商酌的圣旨传过来,停工撤军,人家洪太领兵来了。”

    “最后仗打输了,孙督师落了个什么下场舅舅不是不知道,人家关内的官员弹劾他召衅丧师辱国啊。”

    吴三桂少年得志,敢打敢拼,手下不同于父亲吴襄的老辽兵、祖大寿的老夷丁,都是些辽东难民少年,每次与八旗作战奋死在前,二十八岁的副总兵,说起话来自然硬气。

    要说兵败了丧师辱国没问题,带上召衅二字可就太过分了。

    金国屠杀辽民,本就是大明死敌,哪儿来什么召衅不召衅,难不成不筑城,八旗就自己消失了?

    “他们关内就没把我们当自己人!”

    “行了!”

    祖大寿面带愠怒:“当没当自己人,我用你说?”

    祖大寿其实非常倚重外甥吴三桂,尽管吴三桂年轻得不像话。

    因为他自己是个很简单的人,年轻的时候,随父亲跟着李成梁打仗,还去过朝鲜打倭子。

    不过当年那些战役,比现在的仗好打多了。

    父亲告老后,祖大寿做了宁远卫的指挥佥事,也是得过且过,还曾因出行打猎导致信地被蒙古军掠夺,在神宗朝被判了斩监候。

    广宁之战的时候,祖大寿都打算领残兵去投奔边外放牧的蒙古贵族拱兔了。

    他大半辈子都在听命行事,能力极强,但缺乏主心骨,每逢大事总心乱,又后知后觉,是袁崇焕救他于水火,提拔他、指挥他,成为驻防关宁锦防线最前沿的挂印大将。

    己巳之变,他率军跑回锦州,其实不全因为袁崇焕或害怕,而是他的军队跟朝廷离心离德了。

    他的军队在城外待了半个月,打了好几仗,广渠门打赢了,想进城修整,就派了几个士兵到城下喊话,结果被北京城上的民壮说辽将辽人都是奸细,丢砖头砸死三个。

    那三个辽兵叫谢友才、李朝江、沈京玉。

    城内的选锋出城,拔刀砍营,又砍死了刘成、田汝洪、刘有贵、孙得复、张士功、张友明六名辽兵。

    等到袁崇焕一被捉,他拔腿就跑。

    祖大寿比谁都清楚,关内军民官吏,那是真把他们驻防山海关外的部队当外人。

    袁崇焕以后谁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