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顽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七十八章 崇祯破防疏 (2/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间的关系。

    没办法,带兵席卷西北破城掠地,养出旁人难以比拟的大见识。

    即使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建筑师,也没有刘狮子这份刁钻眼光。

    毕竟建筑师他才盖几间房,哪儿有咱刘二拆得多?

    宅院面积有两个重要概念,一是间架、二是进落。

    古建筑靠梁柱支撑。

    间,为四柱之间的空间;架,是四柱之上梁檁组成的框架。

    有斗拱的官宅按斗口能算出面阔,没斗拱的民宅则可依架梁数量决定面阔。

    大体上一间的面阔,在十到十三尺左右,三间六柱的面阔是十到十三米。

    因此朝廷规定仪制,藩王称府,官员称宅,可以从三间七架盖到五间九架。

    庶民为家,不能超过三间五架。

    如此一来,基本上就把房屋大小定住了,这是后世民间遍布三开间的基础,也是因为明太祖对百姓比较宽宏。

    房屋仪制不是明代才有的。

    更早的宋代,庶民只准用五架梁盖一间两厦。

    厦不是大房子,是小屋子、厢房的意思。

    广厦才是大房子。

    所以宋代民居很少有三开间,都是一间带俩耳房。

    而更早的唐代,在规制上也要小,庶民不得超过三间四架,三间五架是六品官的待遇。

    但是规定是规定,它只说了人不能干什么,没规定人只能干什么。

    所以是规定就有空子可钻。

    朝廷可没规定,一家人有多少房子。

    所以就有了几进院。

    进,是进深,三开间的门进去,过了天井,另一个三开间见底了,这叫一进院。

    第二个三开间进去又是一个天井,再一个三开间见底,叫二进院。

    三进四进五进也一样。

    这些房子外面用墙围上,就成了院子。

    这也算‘朱打圈’的一部分,明代建筑的特点,就是墙。

    小到民家院子,中到村落堡寨,大到城池砖墙,天下皆圈。

    所以薛宅这三间四进,大概就是大宅十二间、耳房六间,带上院子也就上千平米。

    不大,称不上豪宅,至多是体面人家。

    而薛家祖上就是当官的,盖这种房子,一看就是清官,完全是按民家建的嘛,还是小地主的格局。

    三间四进的宅子也能往大了盖。

    因为在间、进的基础上,还有一个概念叫落,院落的落。

    就是在几间几进的左右,横向增加中轴线,形成两个院落或者三个院落并行的格局,中间以廊道链接。

    刘承宗断定,薛国观这个人一定不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