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顽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七十四章 张缙彦 (5/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军靴的里子,都用上了。

    第二种是兰州军器局的棉袄棉裤,那边纺织业和工匠足,早前是元帅府最繁荣的地盘,因此给前线补充了大量老款式的棉袄棉裤。

    就刘承宗早前因为没有染料,制作的那种土黄色镶嵌皮革的棉袄。

    款式比较老,但棉花用料足。

    西安府驻扎的三个旅,主要补充的都是以上两种。

    第三种比较新潮,小羊羔子皮的无袖短袄。

    来自曹耀,他吃的小羊羔子太多了,运给都司佥事胡志深,发动甘肃军匠和婆姨们制了一堆羔子毛皮。

    标准就仨,均码、无袖、短袄。

    所以做成啥样的都有,圆领、交领甚至高领的都有,搞得颜色都有深有浅。

    不过三个标准决定了,谁都能穿,还能套到鸳鸯战袄外头,非常暖和,由甘肃配发给延庆、陇西两个旅,还没凑够,仅补充了四分之三。

    刘承宗问过曹耀,甘肃军匠做的冬衣,为啥不优先补充给甘肃两个旅。

    曹耀说太丑,不爱穿。

    甘肃有些元帅军老兵,还有不少是以前的明边军,又守家在地,相对来说衣甲充足,以至于都有审美上的追求了。

    现在甘肃那边正做新的呢。

    而在军府衙门,张缙彦得知刘承宗有招募王徵的想法之后,明显精神为之振奋。

    他意识到,自己显现才能的机会来了!

    他当场道:「大帅,小人以为,三原泾阳一带因其风土,士绅多不愿出仕帅府,以帅府大员出面,恐怕适得其反。」

    刘承宗皱眉道:「难道我亲自去请,还请不来吗?」

    他确实有这个打算,到王徵家看看。

    因为师成我说,这老头岁数已经很大了,与其让别人去做未必能成功的事,还不如自己去看看。

    不过张缙彦听他这么说,急忙毛遂自荐道:「大元帅何必屈尊降贵,况且三原泾阳一带,有才者又何止王徵一人。」

    「若大帅能书手令一封,请三原的冶父母相助,至多一月,小人必为大帅将王徵请来。」

    「不止是他,还有此时里居的大同巡抚焦源溥。」

    刘承宗挑挑眉毛。

    这个张缙彦确实聪明,他的毛遂自荐,最有意思的一句话其实是请三原知县冶鼎帮忙。

    刘承宗很清楚,冶鼎干不了啥事,那就是个十七岁的孩子。

    冶鼎是河湟土司家的出身,他跟张缙彦的来路刚好相反。

    刘承宗进攻河湟时,其父冶国器在冰沟马场的小城立旗抗拒,其叔冶秉乾开始在刘承宗这,被放回去传达最后通牒。

    兄弟二人多次拒绝劝降,在莫与京投降时,命冶鼎认莫与京为义父,算是把土司后人交给元帅府了。

    后来破城,兄弟二人求仁得仁,在官署披甲执剑,冲向元帅军的重铳队,死在硝烟之下。

    刘承宗钦佩这兄弟俩的忠义,亲自为他们安排墓地、写了墓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