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顽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七十四章 张缙彦 (2/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用处极大;而在野战中,对简易工事和防御装备也有奇效。

    可咱的蒙古兵都是穷光蛋,防御工事?压根没那东西。

    开打就一哄而散,防御全靠走位仰仗四蹄,拿红夷炮轰他们,就等于大炮打蚊子。

    团练步兵没有良好的战阵训练,骑兵提刀冲上两阵,就因害怕散开阵型,里头纵然有些弓马娴熟的生员武弁,散了阵也独木难支。

    随后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这就相当于他组织民壮,被人打死了,人家再派人到家来,问他的兄长、老父亲、乡亲父老,愿不愿意出仕。

    答案是不需要考虑。

    谁能不顾血仇、邻里鄙视,急急忙

    忙的出仕?

    刘承宗并未着急忙慌地派人到三原请王徵出仕,而是叫来了布政司经历张缙彦。

    这是个降官,投降时就是三原知县。

    为了嘉奖其投诚有功,升到了陕西布政司,任职经历。

    刘承宗很关注他。

    张缙彦的履历干净,河南卫辉府人,崇祯四年的进士。

    刘承宗刚离开延安府,他就补了清涧的缺,就任知县。

    羽林骑打探其过往,出乎意料,此人在清涧任上,干得还不错。

    当然表现并不突出,工作之余喂猫养兔、写诗作画、游山玩水。

    这就是最神奇的地方了,这个家伙身为大明官员,居然能在陕北游刃有余地游山玩水。

    刘承宗都不好评价,要说他在混日子,那肯定是混了,可是在那年头的清涧,他能把日子混下去就算厉害。

    当地游荡的农民军,非但没给他杀了,还由着他在外边玩,甚至提供保护。

    原因就在于张缙彦这个家伙,仗着自己有进士功名,给农民军头子、小孩们当老师,还给农民军分地,组织百姓修渠、种树。

    巧舌如簧,告诉当地乡老,别管啥时候都得学习,大明没亡年景好了,考出去几个举人进士。

    大明要是亡了呢,新朝也得用读书人,流寇坐寇抢来杀去,算什么出路?

    看上去是个非常称职的父母官吧。

    不,这只是张缙彦给朝廷报功的手段,当时杨鹤还在陕西主抚呢。

    他说自己招安了好几千农民军,都安插在清涧,仅在清涧任上待了一年半,就被提拔到三原当知县了。

    虽然都是知县,但清涧是小县,而三原是大县,按洪武年的规矩,三原知县比清涧知县品级高。

    调令一下来,张缙彦当场拍屁股走人,都没跟学生们道别。

    到现在清涧那边的乡老还想找他算账呢,说得天花烂坠,束脩都交了,说走就走。

    ***倒是把我们这的几个娃娃带走读书啊。

    日你先人,退钱!

    真退了。

    而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